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前馆长王德讲述首届哈洽会——展览馆见证黑龙江经济发展
2005-07-18 05:10:28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刘锡菊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7月18日电 今年73岁的王德曾于1989年至1993年期间,担任黑龙江省展览馆馆长。在这期间,展览馆成功承办了第一届哈洽会,并开始由政治型功能向经贸型功能转变。13日,记者见到了这位昔日的馆长。

  为迎哈洽会改造展馆

  1989年11月王德刚担任黑龙江省展览馆馆长不久,就接到了改造展馆、迎接第一届哈洽会的通知。

  由于当时黑龙江省从来没有举办过如此规模的大型洽谈会,于是王德等人组成了小组到广州等地去学习了一个月左右,然后回到哈尔滨边摸索边改造。为了能尽快将展馆改造完,王德带着单位的职工在工地上吃住,很少回家。王德的老伴儿告诉记者,1990年春节王德都没有休息,整日在工地工作。偶尔回趟家,鞋里也满是沙土,浑身上下狼狈不堪。有一次,看到王德回家,老伴儿十分高兴,特意给他做了丰盛的饭菜,但是没有想到的是,由于劳累过度,加上睡眠不足,王德在吃饭的时候竟然端着饭碗闭着眼睛不断地打盹儿。

  就这样经过了半年的奋战,1990年5月展览馆改造完毕。其中108厅被改成了哈尔滨屈指可数的阳光大厅。

  哈洽会如期举行,圆满成功

  1990年6月6日,“中国对苏联、东欧国家经济贸易洽谈会”(哈洽会)隆重召开,此届洽谈会由对外经济贸易部组织,共有500多个展位。国内共组成6个交易总团,65个交易分团参加。国内各省、市、自治区的3500多人赴会。苏联、东欧以及朝鲜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2400名客商到会。其中苏联2200人,东欧国家200人。苏联对外经济联络部第一副部长卡恰诺夫率团参加了开幕式。中顾委秘书长李力安、商业部部长胡平,经贸部副部长吕学俭,商业部副部长何济海,中纪委常委谢勇等光临指导。

  王德说,第一届哈洽会的贸易对象全部是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并且基本是易货贸易。通过这次洽谈会,各地展商都结识了一批新客户,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商品、市场、经营管理及客户资信加深了了解,为探索和开展以易货贸易为实质内容的各种灵活贸易和经济合作方式提供了条件。各参展单位除正常的易货贸易外还签订了相当一部分补偿贸易、来料加工和出料加工、三角贸易、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技术合作等协议,并摸索了今后发展现汇贸易的经验。本次洽谈会历时10天,签订合同金额12亿美元。

  1991年第二届哈洽会第一次签订现汇进出口合同金额近1亿美元。此后由于苏联解体,从1992年第三届洽谈会起改称为“中国哈尔滨边境、地方经济贸易洽谈会”,参加的基本是俄罗斯和一些东欧国家,贸易方式实行了易货贸易和现汇贸易相结合。1993年第四届哈洽会的到会国家第一次以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和东欧国家为主,向周边和远洋国家延伸,有41个国家的客商参会,使哈洽会更具有国际性,并且第一次有我国台湾地区和香港特区的客商参会、参展。

  王德感叹,经历了哈洽会的洗礼,展览馆的展出项目丰富了起来,而且也提高了知名度。同时展览馆也成了我省经济发展的“见证人”,是我省经济发展历史中抹不去的辉煌篇章。他说,希望黑龙江国际博览中心转型后,重新搭建的多功能商业平台能够长期促进黑龙江的经济发展。

责任编辑: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