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8月5日电 老鼎丰、同记商场两个国企,都是百年企业,是国家在1995年授予哈尔滨仅有的两个“中华老字号”企业称号,是哈尔滨建城百年的见证。可是,在实施“振兴”战略中,两个企业的命运却截然相反,一个改制后,焕发了青春活力,一企变两企;一个是包袱沉重,无暇顾及,职工在苦苦的煎熬中。日前,记者对这两个百年老字号的企业进行调查,也许从中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推一把,企业新生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老鼎丰是国内贸易部首批命名的著名“中华老字号”商业企业,有近200年的历史。“老鼎丰”这一品牌是清朝皇帝乾隆二下江南时在绍兴品尝美味糕点时钦赐的。哈尔滨老鼎丰是浙江人王阿大于1911年在哈尔滨市道外区创建的,已有近百年历史。以前全国有老鼎丰六七十家,以后相继消失,现在只剩下哈尔滨一家老鼎丰。老鼎丰一直是一个微利企业,仅够年吃年用,而且机制落伍,厂房破旧,设备老化。如果不抓住“振兴”战略的历史机遇,进行改制,几年后全国最后一个老鼎丰也会消失。这是道外区主管经济工作的副区长张世辉的见解。
据他回忆,去年提出这个命题,厂领导和一些职工还想不开,舍不得这国有的身份,还有的给市长写信。这时候,他们没有动摇,耐心地做干部、职工的工作,推动了改制进程,于去年8月被民营企业月亮湾开发公司整体买断。
记者日前在老鼎丰门市部和糕点厂看到,楼体脚杆林立,千万元技术改造正日夜进行。
据新入主的老鼎丰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文克介绍,入主老鼎丰10个月,销售量同比增长60%,产品首次销往国外。品牌有人出3000万元购买,增值两倍。这次改造是老鼎丰百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改造卫生条件达到国家和世界标准,生产能力翻一番,一企变两企。
现在职工工资、福利待遇、缴税比过去大幅提高,做到了职工、企业、政府多赢。
拦一把,改不成死不了
记者在道外南四道街一处近百年破旧不堪的老房子,找到了同记商场的留守处。一块“哈尔滨同记商场股份有限公司”牌匾的字迹已模糊,仿佛在叙说着它的辛酸历史。
记者在三楼见到董事长张春晖、副经理伊立民。他俩领着5名职工在这里坚守“阵地”,两人的办公室非常简陋,但桌子、地面一尘不染。
据张春晖介绍,同记商场是由河北人武百祥创建于1903年,是哈尔滨第一家民族商业企业。企业是前店后厂,制作糖、袜等产品,名气很大。企业奉行“收罗国内产品,采办全球货物”、“童叟无欺”等企业文化。这里,也是哈尔滨第一个共产党支部诞生地。1945年解放时,武百祥带员工到宾县迎接抗联军。以后武百祥将商场无偿献给国家。
同记归国有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经营比较景气,每年盈利在380万元左右,在哈市秋林、哈一百、同记三大商业巨头被称为金三角鼎立。上点年岁的人不会忘记同记令人喜欢的哈哈镜。1987年,同记成为全国第二家商业股份试点企业,全省第一家股份企业。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期,企业辉煌过,利润是哈一百和秋林的总和。可是几次大规模的扩建,尤其是1993年的扩建改造,新建营业面积1.5万平方米,举债1.4亿元,企业被压倒了。
令人惋惜的是,当时进行股份制试点,如果有关部门的推进力度大,早已上市,就不会出现改造举债压垮企业的悲剧。据了解,当时国家在全国选了120家企业试点,现在只有8家没上市,其中黑龙江省有2家。从1995年起,企业、政府相关部门也几经找合作伙伴,最后都由推进力度不够等原因而半途流产。从1998年起,企业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况,职工全部下岗。在这危难之时,1999年,当时的经理助理张春晖、伊立民分别被推上了董事长、经理和副经理的位置。
张春晖、伊立民不甘心坐以待毙,四处寻求生路。令人惋惜的是,他们失去了一次引资嫁接的良好时机。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寻找到北京一家科技企业。这家企业对同记上市“壳资源”十分看重,投5000万元进行整合,上高科技项目,市政府也两次开会定夺,双方达成协议,并于2001年开始办理过户手续。可是同记欠房产局103万取暖费,不还款不给过户。他们跑断腿,说破嘴仍没感动对方。这家企业等了3个月办不了手续,只好放弃,与杭州一家“壳资源”企业合作。他们说:“在哈尔滨弄不明白。”
从2003年起,信达资产公司和建行道外支行先后在没征得同记同意的情况下,将同记商场资产划走,而同样是欠取暖费分文未交,过户也办了。
张春晖、伊立民成了只有一块牌子、一个公章的留守“大臣”。
同记改制问题一波三折
记者问:你们留守人员的工资怎么解决?
张春晖:我们现在办公地点产权不属于同记,但现在是我们在管理,出租三个房间,收了租钱就发工资。从去年到现在只领了4个月的工资。
问:连生活保障都有困难,为何死守?
答:职工并轨的事还没有着落,我们走了职工的事怎么解决。
问:职工并轨怎么解决?
答:一是政策破产,把产权收回来,这样有招商引资的资本;二是向市政府申请特困企业,请市里帮助解决职工并轨企业要支付的1500万元。如果错过了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优惠政策,近800名职工安置问题就会成为永久的问题。
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相关政府部门。市政府负责区县改制部门负责人称,同记原归属市里另一个部门管,同记下放到区后才归我们管,目前还没接到下面报的解决并转的意见材料。现在报上来的改制企业很多,都忙不过来,没上报的企业如何改,我们心中无底。目前的情况,谁催得紧,谁就可能排上号。同记的事儿,下一步我们关注一下。
一个业内人士对此表示异议,同记一直归市商委管,管死了后,一推了之,下放到区里。市里都改不明白,难道区里比市里还高明。
据张副区长介绍,同记一直是市管企业,今年初下放到区里。道外区和太平区两区合并后,今年要完成百户改制任务,市里盯得紧,天天忙得不可开交,现在还拿不出精力顾同记。他在接受记者采访中就有工百集团等两个企业老总汇报改制中的一些难题。区商委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近日去同记谈谈,了解一下情况。
记者手记
阻力在哪儿?
政府推一把,老鼎丰一个飞跃,令人兴奋;政府拦一把,同记痛失良机,职工在煎熬之中,令人压抑、痛心。
思索一:改制先改观念。在改制中,往往效益好一点的企业和主管部门不情愿改,怕丢去权利,失去身份,失去地盘。这种短期利益行为是障碍改制的“把门虎”,所以变制先变思想,思想通了,一通百通。
思索二:企业改制,不只是企业自己的行为,也是政府行为。因资产是国家的,政府所有,所以说改制是企业和政府的共同责任。在改制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有的难题光靠企业的自身力量难以化解,政府有必要、有责任花费精力去解决,甚至要付出改革的成本代价。
思索三:想方设法优化环境。改制,涉及到一些企业招商引资,寻找战略伙伴的问题。在实施中,会牵扯企业遗留难题,这些难题的化解影响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绩或利益,在不违反相关政策和原则中,想方设法变通化解,使好事在绿灯下做好。
思索四:哈尔滨即将隆重举行百年建城纪念活动,而百年企业是城市历史的最好见证。同记是百年企业的突出代表,是哈尔滨历史文化的一部分。保护百年企业,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保护哈尔滨的历史文化。我们要像保护老建筑一样,保护百年企业。只要想保护,办法总会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