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16日电 (记者 高长利) 近年来,牡丹江市依托自身特有的区位优势,积极发展对俄贸易。目前,该市的对俄贸易正在由单一的贸易活动向加工贸易转变。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牡丹江对俄经贸合作已经初具规模。2004年实现对俄贸易28.5亿美元,占全省对俄贸易总额的75%,占全国对俄贸易总额的13.4%。
成绩实实在在,可是牡丹江人并不安于现状。今年年初,牡丹江市适时地提出了加快对俄经贸战略升级的步伐,并且制定了具体目标。对俄进出口总额在2004年的基础上三年实现翻一番,每年的增幅不低于26%,2005年对俄贸易总额36亿美元;绥芬河至下城子95公里复线、东宁与乌苏里斯克国际列车的接轨、牡丹江直航汉城航线等通道建设抓紧立项、开工建设,实现由单纯的贸易向加工这样一个战略性的转变,大力发展加工业,拉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增长。
目标有了,牡丹江开始了勤恳的真抓实干。辟建一批各具特色的对俄贸易加工园区,打造全国企业进军俄罗斯市场的主通道。按照“一区两国、封闭运行、境内关外、自由贸易”的模式建设“绥芬河—波格拉尼奇内贸易综合体”和“东宁—波尔卡夫卡互市贸易区”。大力培育301国道对俄经贸进出口加工产业带,创建跨区域、跨领域的“黑龙江省家具生产基地和家具交易大市场”。在绥芬河——穆棱沿线建立木材加工产业带,打造“中国北方木业城”。建设果菜集散中心,构建起对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体系,努力做成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粮袋子”、“菜篮子”。
牡丹江在加快对俄经贸战略升级硬件建设的同时,也在为投资者提供畅通的进出口渠道和优化服务功能等方面大手笔谋划。目前,牡丹江市已经与俄罗斯哈巴洛夫斯克、乌苏里斯克、布拉戈维申斯克等城市建立了会晤机制,商洽对俄贸易重大事宜,保护双方企业合法权益。完善了海关、检疫、银行、税务等部门的关贸、银贸、税贸等协作机制,开通了外汇直通车业务。大力推进对俄商务领域的信息化建设。通过软环境的建设,牡丹江市亲商、安商、留商、富商的氛围已经形成。
牡丹江还注重外贸企业的培植。经过对对俄经贸企业的政策支持和政策倾斜,如今全市已经有680多户熟悉俄罗斯市场运作规则的外贸企业,其中超亿美元的6户,超千万美元的56户。这些外贸企业正日益成为对俄外贸易市场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