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旧)科技·卫生
搜 索
哈尔滨每年上千录取通知主人难寻
2005-08-25 10:47:20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彭庆凯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哈尔滨8月25日电 地址不详导致投递难

  据了解,哈尔滨市每年疑难投递的录取通知书都会达到上千份,这些录取通知书填写的基本都是考生家庭住址,但是街牌号不明晰,所以很难找到主人。还有个别考生认为自己在填报志愿时留有电话,如果地址不详投递员可以通过打电话找到自己,但事实上,在录取通知书上并不会写有收件人的电话,所以考生不应因为一时不认真而给自己留下麻烦。

  一位多年带毕业班的高中老师对记者讲,对于高考录取通知书的投递事宜,首先是考生自己要注意留下准确投递地址,在填报志愿时要将自己的学校地址、家庭住址、邮政编码、家庭电话等详细信息写清,以避免由于自己的疏忽造成地址不清投递难,耽误大事。

  而据市投递局的相关负责人介绍,也有因高校填写失误造成通知书上投递地址不详细的。对此,哈尔滨市某高校招生办的相关负责人说,发放录取通知书时,应认真按照考生留下的地址填写投递处,一旦有通知书因地址不详而被退回,学校要按照考生档案予以全力查找,以保证考生顺利入学。看来,在录取通知书投递问题上,高校和考生都应该认真对待,负起责任。

  信息保密造成核实难

  家住南岗区木工街19号的赵岩是今年的高考生,高考前曾在大庆铁人中学复读。他填志愿时一时疏忽,通讯地址没写详细,结果发给他的录取通知书上只写着“哈尔滨市南岗区赵岩收”。投递员经历两周时间,上网查询,找派出所,并多次给考生的录取院校和所在高中打电话,都没有结果。当记者接通录取院校的招生电话时,得到的答复也是,对于考生信息高校是要保密的,原因是怕一些以争取生源为目的的其他院校获取信息后,违规向考生发放录取通知书,影响该高校的正规招生工作。高校建议将“无主”录取通知书退回去。

  最终,在本报刊登了“无主”通知书的相关信息后,赵岩的通知书才找到主人。记者和南岗区投递分局质量检查员李飞将录取通知书送到考生家中时,考了617分的赵岩得知自己被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录取,全家人笑得无比轻松舒畅。赵岩的母亲激动得一个劲地说谢谢。

  录取通知建议投学校

  对于年年都存在的录取通知书投递难问题,记者与哈尔滨市一些高级中学的班主任老师取得联系。据哈市第五中学的一位老师介绍,填报志愿对考生来说很重要,所以考生和家长都非常谨慎,填报完毕,老师还会仔细检查一遍,确保没有问题后才封袋。这样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投递地址填写正确。

  另外,哈五中为了避免录取通知书在邮递方面出问题,每年都要求学生填写学校的地址,然后由班主任老师将录取通知书转交给学生。由于学校地址对于投递员来说是非常好找的,投递员可以将所有被录取考生的通知书送到学校,既减少了工作量,又提高了录取通知书的投递安全。而投递局的工作人员也希望考生能够统一将录取通知书的邮递地址填写为自己的学校,这样要比一个考生填写一个地址更容易投递,准确性和安全性都会明显提高。

  可否发电子版通知书

  据省招考办的赵海鸥老师介绍,高校的录取通知书是考生入学的凭证,目前,还必须通过邮政局的投递来实现通知书这个实物的交接。尽管全国各高校早就实现了网上招生,但是录取通知书作为考生的报到证明,只能由录取院校以填写实物通知书的方式,并通过投递手段来实现这个实物交接。

  而对于个别考生家长提出的,高校可否发放电子版通知书,并盖有学校的电子印章,考生只需到网上下载,就可完成全部的招生过程。省招考办的答复是,这种发展方向是好的,但是目前要想实施,软硬件条件还都不允许,关键是全国各个省份不好统一,而且对于一些偏远山区的考生来说,上网下载电子版的录取通知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这种做法目前还难实行。

  近期,本报寻觅高考录取通知书主人的系列新闻追踪,牵动了千家万户的心,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疑难录取通知书投递问题的热切关注。从《26封高考录取通知书寻主人》开始,本报记者与投递员密切接触,帮助邮政部门把45封疑难录取通知书及时送到考生手中,这其中的录取院校包括多所国内知名学府。考生、家长和社会各界都盛赞这项活动的意义重大。

  在考生和家长的笑脸和称许中,记者也了解到,哈尔滨市每年都有几万高考生,也年年都有难以投递的录取通知书。通过多方走访,记者发现,造成录取通知书投递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只要相关各方多加留意,投递难问题也不是避免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