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9月3日电 连日来,记者接听的热线电话中,大部分热心读者认为,复建的“尼古拉”要体现出原有建筑的精髓。与此同时,很多读者认为电力大楼是博物馆广场总体建设中的“败笔”,必须尽早拆除。
建电力大楼是规划的失误
几天来,哈市摄影协会会员孙秉涛三次给记者打来电话,两次给记者邮来手写信件,一次来到报社并送来装裱精美的摄影作品,目的只有一个:复建“尼古拉”。谈到复建的理由,孙秉涛动情地说:“它,真的很美。复建了,咱哈尔滨人脸上有光,作为哈尔滨窗口的博物馆广场,将更亮丽。”哈市供销社干部王桂生表示;讨论复建“尼古拉:,探讨拆除电力大楼和“玻璃大棚”,政府决策部门要站出来说话,不能只论无果。当初建设电力大楼就是失误,现在就应该早作亡羊补牢的方案。
电力大楼与广场不协调
哈市交通局运管处栾允珍认为,“尼古拉”不仅要原址原样复建,还要恢复整个博物馆地区统一、和谐的原有建筑风格。他认为,电力大楼和“玻璃大棚”的存在,破坏了整个博物馆地区的建筑风格。复建“尼古拉”,就要拆掉玻璃大棚。拆掉电力大楼,就会露出后面的原意大利领事馆的小楼,会使整个博物馆地区显得统一、协调。
在动力区国税局工作的范崇羽建议,要把复建的“尼古拉”建成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尼古拉”正对着哈尔滨火车站,复建时,应该加高地基,拆除碍眼的电力大楼,让外地人一出火车站就能看到“尼古拉”,不仅体现了哈尔滨的历史沉淀,而且也让“尼古拉”成为哈尔滨的标志。
不建“尼古拉”也耍拆电力大楼
哈医大张瑞泰的办公室挂着一幅“尼古拉”的照片。张先生说,即使讨论的结果是不能复建“尼古拉”,也要把电力大楼拆掉,不然的话,博物馆广场的欧陆风情势必会消失殆尽。
哈尔滨亚麻厂张修杰认为,要建就要原地原样,交通问题可以解决。而电力大楼,非驴非马,体积过大,早拆早好。最近几天,铁路医院的李彦龄大夫和同事们的谈资总离不开“尼古拉”。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对于电力大楼的拆与留,正在考验政府决策者的公信力。言必行,行必果,是政府排除万难造福城市应具备的魄力。与此同时,大家也在分析,为啥哈尔滨人会有复建“尼占拉”的念头,琢磨来,议论去,最后的结论是’,“玻璃大棚”和电力大楼太难看了,所以激发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记者接到韩秉昌、肖伟伦、胡宝泰、吴宏生等读者的电话,这些读者的看法是,历史已尘封,复建投人大,哈尔滨不富,要把钱花在刀刃上。了位叫宋季贤的读者在反对复建“尼古拉”的同时,也表示电力大楼和“玻璃大棚”的惨状同样不敢恭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