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黑龙江省渔业生产出现结构性变化 特色冷水鱼养殖星火燎原
2005-09-07 09:10:21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张桂英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9月7日电 从年产2万多吨到40多万吨,依靠技术支撑和结构调整,近年来黑龙江省渔业生产走上了大发展、快发展之路。记者从省水产局获悉,今年虽有前期低温和部分地区发生洪涝灾害的不利影响,但目前全省水产业继续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亮点频现。

  无公害水产品成气候。从2002年国家提出无公害食品计划,短短三年间,我省依托特有的生态资源优势,就使无公害水产品养殖面积发展到421万亩,占全省放养总面积的61%,其中经过认证的面积达70多万亩。发展较快的绥化市,继北林区、肇东市之后,上半年又建起安达沿安肇新河、绥棱沿诺敏河两处无公害水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带,面积达3万亩;大庆市通过标准化示范园区、示范带和生产基地的建设,无公害水产品养殖面积已发展到200万亩,占放养总面积的71.4%,居全省领先地位。

  为抓住当前及未来市场,各地不但努力改善渔业生态环境,从源头控制水产品药物残留和禁用药物的使用,建立用药档案,还逐步建立病害测报体系,现全省已建立病害测报点20个,有效控制了鱼病的蔓延,保障了产品质量安全。

  特色冷水鱼养殖星火燎原。地处高寒、气候冷凉,本是渔业生产的不利条件,但随着观念的转变,我省将其转变为优势———抓住当前三文鱼、虹鳟鱼等冷水鱼市场趋旺的机遇,驯化与引种兼顾,加快生产。品种结构调整较快的市县,名特优冷水鱼养殖面积连连蹿高,阿城市西泉眼水库出资500万元投放西伯利亚鲟鱼夏花10万尾、大眼狮鲈夏花100万尾、大银鱼卵6亿粒;鸡西市河蟹养殖面积达33.5万亩,占全省面积的近一半;肇东市在池塘里套养黄颡鱼面积达3.1万亩,亩盈利可达4000元。截至目前,全省名特优、冷水鱼养殖面积已发展到207万亩,彻底改变了过去鲤、草、鲢、鳙四鱼当家的局面。

  休闲渔业异军突起。旅游业的兴旺带来了游钓业的发展。目前我省以游钓、餐饮、度假为特点的休闲渔业呈现出档次不断提高、规模快速扩大的特点。全省现有水产游钓面积94.6万亩,游钓点近7700个。哈市道外区民主乡的46户渔民全都转行开展垂钓业,面积达2000亩,以名特优特色和冬季垂钓吸引游客,效益比养殖还大;饶河县新近推出的沿江网滩垂钓、江水炖江鱼、杀“生鱼”、烤“塔拉哈”等休闲渔业项目,吸引了大批游人,成为乌苏里江上一道崭新的风景。

责任编辑:朱丹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