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8日电澳大利亚联邦道路交通研究局城市停车决策顾问胡佑忠先生谈"停车经济"
用百度搜索"停车经济"词条,记者找到了187万篇相关文章,题目上大都带有"商机凸现"、"'钱'景无限"、"待掘的金矿"之类的字眼,似乎"停车经济"是一个有待引起投资者关注的新的生财之道。
5日下午,记者采访了澳大利亚联邦道路交通研究局城市停车决策顾问胡佑忠先生。据了解,胡佑忠所在的澳大利亚联邦道路交通研究局是澳大利亚各城市交通战略的制定机构,也曾为承办2004年奥运会的希腊制定国家交通战略。不久前,胡佑忠作为受邀专家在为上海2010年世博会交通规划所作的建议中,提出的"以静制动"缓解交通压力的新观点引起了专家们的浓厚兴趣。
在胡佑忠先生的眼中,"停车经济"不仅仅是多建停车场那么简单,它还影响着道路的畅通,城市宏观、微观经济和汽车产业的发展,关系到公共资源的公平使用问题。各地政府必须对此高度重视,制定科学的交通战略。
因为尚未对哈市交通状况进行深入了解,胡佑忠表示不便对哈市具体问题发表看法和提出建议。但其介绍的关于"停车经济"的基本原则,对哈市的交通问题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用车便宜买车贵是拥堵"病根"
目前,哈尔滨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超过30万台,从2000年开始,这个数字平均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在增长。但是,哈市现有车库、车位仅11万个左右,由于供需矛盾,车库的价格节节攀升。据了解,一个20平方米左右、能停放一台小轿车的车库,两年前在哈尔滨售价为8万至10万元,目前已涨至10万至15万元左右,依然供不应求。
与此相对应的是,哈市街头公用停车场的停车费用仅为每台次3元,道里区曼哈顿商厦、南岗区秋林等商业繁华地段的咪表管理停车场费用,也不过30分钟4元。
在街头,省政府门前等交通枢纽车辆拥挤,高峰期更是慢如蜗行;南岗、道里一些繁华商业区终日行车艰难。 胡佑忠说,根据测算,一辆私家车90%的时间都是静止停放着的,这就是"静态交通"的概念。因此,要研究车的问题、交通的问题,不能只从道路上着手,而忽略这90%的问题。
据胡佑忠介绍,在澳大利亚,达到驾车年龄的公民平均每人拥有1.13辆车。虽然该国只有2000万人口,但大多聚集在沿海的一些城市,所以交通压力巨大。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澳大利亚的交通状况井然有序,即使在悉尼市中心,交通拥挤的情况也通常只发生在上下班高峰期,是理性的、可预见的。
另外,与我国相比,国外的市政建设难度更大。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悉尼曾开始规划一条公路,但因为与沿线居民就补偿问题无法达成一致,政府无奈近年才从地下开通了这条公路。
胡佑忠说,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但在巨大的人口基数下,要想单纯靠道路建设来解决高速增长的机动车带来的交通压力,几乎是不可能的。现在国内很多城市开始限制机动车数量的增长,比如在上海,曾采用了拍卖有限数量的车牌照的方法,只允许部分出得起高价的人实现买车梦。
由于买车、起牌照以及车库投资等购车、养车费用高昂,让有车族觉得放着车不用这些钱就白花了,加之街头停车场费用低廉,因此大小车辆纷纷上路,造成交通拥堵。胡佑忠说,用车便宜造成交通拥堵最明显的例子是广州。去年,广州市停车收费标准大幅下调50%以上,"现在交通状况非常混乱"。 "停车经济"要体现公平
统计数字显示,哈市有停车场上千个,仅可容纳车辆4.8万多台。因停车价格低廉,而且除咪表管理停车场外,街头停车场均是按台次收费,对于停车时间并无限制,场内终日难觅空位。
另一方面,街头乱停乱放严重影响着正常的交通秩序。记者在南岗区远大购物商厦一带注意到,停靠在这里购物、揽客的私家车、出租车,常常在人行道上从大直街口一直排到亚细亚影院门前,有时堵得水泄不通。
胡佑忠说,在悉尼,市中心的停车位价格非常昂贵,而且往往需要预定。但是,仅够满足20%需求的高价停车场并不仅仅是"有钱者居之",而是根据不同地段严格限制停放时间的。因为停车空间是一种有限的公共资源,超过了这一时限,就是车主有再多的钱也必须驶离,给其他需要停车的人让地方。这体现着公共资源使用的公平性原则。
用价格杠杆调整需求、缓解交通压力,并不意味着让有车族停不起车,让百姓进不起市中心。胡佑忠介绍说,悉尼是一个大都市圈,在市中心以外的一些小卫星城,停车收费是非常廉价的。悉尼市区停车一天的费用,够在这些小城停放一个月的。
市中心停车场带来的高收益,被悉尼市政府用于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公共汽车、轻轨以及水上交通,让普通百姓可以用较少的花费方便地进入市中心。在悉尼很多市民拥有两辆以上的汽车,往往就是一辆停放在公司车库,工作需要时开出办事,另一辆则停放在进城的公交站点附近,方便在上下班时倒车。
胡佑忠认为,即使是再科学的交通战略,也需要执行到位才能发挥调控交通的作用。除了制定科学的停车标准、收费政策外,还必须有严格的监督机制,对违停者实行强有力的处罚措施,以确保公共资源公平使用的原则。 交通战略须科学规划
据胡佑忠介绍,在汽车文化高度发达的西方,"停车经济"直接影响着一个城市的整体经济状况。修建一个大型停车场,对周边经济的拉动作用是非常显著的,目前这已经成为国外调整经济发展布局的一个重要手段。另外,对于澳大利亚的地方政府来说,"停车经济"还是一块不断放大的"蛋糕",是财政收入的一个主要来源,因此各地对此均十分重视。
中国过去是一个自行车的世界,早期的城市规划可能考虑不到汽车时代的新需求。但仅仅有规划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地方政府真正的重视。胡佑忠说,南方一个城市曾经制定了一个不错的交通战略规划,但是到了实施建设时,政府却不提供资金支持,最终规划只能是一张废纸。他认为,我国的停车场收费都是由物价局统一定价,而且价格普遍较低,批地建停车设施不如开发其他项目收益高,是地方政府普遍对"停车经济"提不起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
胡佑忠说,1997年国际停车协会的《巴塞罗那宣言》中曾经提出,世界上没有两个城市的停车战略会是一样的。城市之间的具体情况不同,比如北京在2003年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00万辆,其中私家车达128万辆;上海目前机动车200万辆,但其中私家车只有60多万辆。这种结构的差别就会带来停车战略的差别。
胡佑忠表示,政府在"停车经济"中的作用是决定性的,但其掌控的手段是多方面的,不一定要政府包揽,也未必一定要私人投资。公共资源的市场化运作首先要有序,要服务于整个城市的发展战略,但归根结底还是要让居民生活得更好,让城市更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