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中俄边境口岸行第一站:满洲里——西伯利亚的“菜篮子”
2005-09-10 15:03:54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曲静 秦嗣臻 胡日查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9月10日电 9月2日,满洲里新粮果菜出口基地。一辆辆装有新鲜蔬菜、水果的俄罗斯大型卡车,经过电子监控系统的检验检疫后驶向俄罗斯。满洲里国家检验检疫局植检处处长李恒亮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满洲里出口俄罗斯的果蔬已超过14万吨,占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果蔬市场的70%,成为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名副其实的“菜篮子”。

  谢丹是满洲里市的一位水果批发商,平均两天就有一辆俄罗斯的集装箱大货车到她这里,装满水果后运往俄罗斯。据满洲里国检局植检处介绍,今年前8个月,满洲里口岸每个月的果菜出口量最少1万吨,预计到圣诞节时可能达到3~4万吨。

  现在,满洲里市有100多个果菜出口民营企业。果菜出口,带动了运输业,扩大了就业,提高了地方税收,激活了口岸经济。仅满洲里市相关从业人员就约有4000人。

  与谢丹合作的俄罗斯伙伴伊万说:“中国的水果很便宜,而且质量也不错。”所以他常常开着载重十几吨的大货车,往返于满洲里口岸。伊万告诉记者:“我不和其他国家做生意,只和中国做。”

  近两年来,满洲里抓住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蔬菜水果短缺、市场需求旺盛的机遇,利用口岸优势,内建基地,外辟市场,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型农业。果菜出口从前几年的2万吨增加到2004年的20多万吨,过去只出口苹果、甘橘、梨等“老三样”,现在达30多个品种,国内除了西藏和贵州之外,其它省市区的果菜,都通过满洲里口岸销往俄罗斯赤塔、伊尔库茨克、克拉亚尔诺斯克、新西伯利亚,最远销到圣彼得堡。这里已经成为国内第二大新鲜果菜出口口岸。

  让谢丹和伊万们选择满洲里口岸,还因这里有服务与通关的优势。根据俄罗斯果蔬市场逐年旺盛的需求,该口岸依托内地丰富的果蔬资源,建立了可以储藏4万吨果蔬的四大藏储基地。此外还密切跟踪市场,及时调整国内果蔬种植和出口结构,加强在俄罗斯销售网络的建设,初步形成了内地种植、口岸基地中转出口、境外销售的产供销“一条龙”模式。

  满洲里口岸2003年采用的果菜出口绿色通道申报系统,在果蔬出口中产生了奇效,实现了“一次检验,分批核销,当日验货,当日出销”。现在出口一车果菜,从报关报检到办理承运等手续,由过去的5个小时缩短为45分钟左右。

  伊万兴奋地告诉记者,自己现在往返一次只需两天时间。早上从满洲里的新粮果菜出口基地装上水果,当天就可送到赤塔州的市场上。

  初秋的满洲里,虽然已有微微凉意,但新粮果菜出口基地却是一派火热场面,果菜出口商、检验检疫部门工作人员都在紧张忙碌着。满洲里口岸正在瞄准仍在升温的俄罗斯市场,发挥口岸的储藏、保鲜、包装、加工、监管和分拨、运输等功能,不断调整结构和提升出口创汇水平,深度开发俄罗斯市场。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