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平坦马路成矿坑 整治拉锁路:没啥好思路?
2005-09-14 13:35:03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卢军 邵晶岩 董云平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哈尔滨9月14日电 提起哈尔滨市的“拉锁马路”,市民们十分感慨:“道路开膛破腹就难‘愈合’,‘愈合’后的路不是塌陷、鼓包,就是遍地烂泥,出行十分不便。”

  近两年来,哈尔滨拉锁路现象日趋严重。据了解,去年哈市挖掘道路114条,铺设了119公里的地下管网,今年又将完成229公里的地下管网建设。其中,供水34公里,供热27公里,燃气19公里,电缆8公里,移动、联通、铁通通讯和有线电视网络141公里。地下管网建设工程将遍及城市7个区,挖掘道路214条。

  不再有拉锁路的口号,对于哈尔滨市民来说,早就像听狼来了的故事一样,不会再相信了。

  修复为啥不能及时?

  哈市城市规划局基础设施处丛处长认为,拉锁路的出现,既有客观原因,也有城市管理方面的主观原因。但主要是受城市经济实力和管理体制因素的影响。

  据他介绍,一方面,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管线设施的容量负荷需求不断增加,需新建增容各种管线。哈市城市历史较短,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时间不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慢、欠账多,到目前为止,城市供水普及率仍未达到100%,夜来水现象还存在,城区还大量存在无排水地区;燃气、通信、有线电视的普及率仅处于国内中游水平;城市的电网、电缆化工程、居民的集中供热工程都刚刚起步;哈市各种管线设施建设时间不一,市区至今还存在沙俄和日伪时期建设的管线,需改造、更新和扩容;宽带、有线电视等新项目都需在全市范围内新建管线。

  而与此同时,各种专业管线管理部门体制不一,如电力和通信是中直企业,其投资计划、时间、资金来源同地方政府不一致,很难做到统一;各管线专业部门盲目建设情况严重,普遍缺少统一性、计划性,于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道路维修部门修复工作滞后,使拉锁马路问题矛盾突出,所以道路修复不及时则是造成拉锁马路的主要原因。”他说,有很多的市政工程管线,完全可以做到当天挖完、建完、恢复完,然而,路面恢复往往滞后几天至半年,有的甚至多年不修路面,当夜可以完成的工程,推至几天不完成,自然会影响市民的出行。

  地下管廊为啥建不起来?

  众所周知,建设城市地下管廊是解决拉锁路产生的根本途径,在哈尔滨市区重新规划建设地下管廊是否可行呢?

  丛处长认为,城市建设应该与城市经济发展相匹配,城市建设过于超前,是资金和资产的浪费,也给城市发展带来很大的负担。地下管廊的建设,是一个很大的工程,国外也很少有城市能源通讯等全部经由管廊供给运行,而目前我们城市有很多在建的大工程,以我们城市的经济实力再建设管廊,将要面对很大困难。

  此外,目前建设地下管廊还缺乏足够的科技支撑,比如煤气管道要与供电线路、排水等。隔开,需要对很多管线分层隔离。如果技术上出现问题,一旦一个系统出现问题,可能造成整个城市瘫痪。

  此外,各部门协调也是一个大问题,电力、某些通讯公司等不是市属单位,而这些单位未必都愿意进入地下管廊,因为这些部门和企业会认为进入地下廊道比原来的费用要高。

  业内专家认为,应该在新城区优先发展地下管廊基础设施,因为新区的建设成本要相对较低,也可以给老城区作为一个参考。而新城区是否真的容易实施地下管廊呢?

  据了解,哈尔滨市曾构想在松北区这一新城区建设城市地下管廊,并设计了2公里的工程起步区作为试点,随之而来的资金问题以及各部门难以协调,使计划被迫搁浅。如果不列入城市发展规划或没有专门的协调机构和合理的融资渠道,即使在新区,建设地下管廊也是困境重重。

  协调办公室好协调吗?

  拉锁路不可避免,地下管廊遥遥无期,那么如何对拉锁路施工加强管理,缩短工期,减少对市民正常生活的影响?

  哈市建委副主任傅庭起说,目前,他们已经意识到了拉锁路现象已经到了非治理不可的时候了,因此,从去年开始已经采取了避免拉锁路的措施:对于路桥工程、城市新建小区工程、旧区改造工程等城市建设工程都由规划部门统一编制管网综合规划;本着“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如对从2003年以来进行大、中修的115条道路,都组织了各个需铺设管线的专业部门先行建设、充分预留,并要求在5年之内不再开挖。

  为了担起地下管网工程建设的管理、协调、质量、工期监督等工作,今年4月中旬,哈市新组建了管网建设管理协调办公室,据该办综合指挥部刘佰云介绍,该办人员是从城市综合整治办、规划、城市管理、城管执法、交通、交警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的。主要负责供水、供热和排污三大管网工程及500延长米以上、一条路同时开两个管线的工程。由于今年将实施并完成229公里的地下管网建设,其工程将遍及城市7个区,挖掘道路214条,这在哈市的历史上是建设规模最大的一年。为了避免去年管网施工工期拖延等问题,他们出台了多个加强管理的意见和实施方案,如对施工工期滞后一天,给予处罚一万元的措施,并加强了监督检查。到目前为止,已对出现工期滞后等施工质量各类问题处理了121件,对30余家建设、施工单位进行了整治。

责任编辑: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