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16日电 15日,哈尔滨日报记者电话采访了中国城市生活质量课题组负责人、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连玉明解释,做排行榜的目的是要校正过去一味关注经济增长的发展观,提倡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强调人文关怀。据介绍,《报告》中所用数据来源于2003年的国家统计年鉴。排行榜从“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等12个方面分别考察中国GDP排名前100位城市的情况,最终结合各城市客观条件和网民认同度、满意度进行综合评定。
据连玉明介绍,哈尔滨的主观评分位居第25位,此部分主要是全国网民投票和抽样调查,这说明全国网民对哈尔滨的认知度和满意度是很高的。客观评估位居第61位,主要是相关12个数据指标分析而得。
指标 |
位次 | 指标 | 位次 |
客观评估 | 61 | 社会保障 | 35 |
主观评分 | 25 | 医疗卫生 | 30 |
居民收入 | 68 | 生命健康 | 77 |
消费结构 | 77 | 公共安全 | 61 |
居住质量 | 97 | 人居环境 | 99 |
交通状况 | 45 | 文化休闲 | 12 |
教育投入 | 22 | 就业几率 | 57 |
哈尔滨的文化休闲与教育投入指标分别位居第12位和第22位。文化休闲生活作为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指标为每百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量。教育投入则从总体上综合反映一个城市的人口受教育情况和人口素质,是决定城市未来发展潜力的重要内容,其核心指标为适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人均教育事业费支出。连玉明解释,休闲娱乐是城市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但社会保障、创业发展等则是城市居住者更高层次的需求。
责任编辑:岳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