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关于过往的新思考—访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辛培林
2005-09-18 05:51:59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殷政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9月18日电 刺耳的警钟划破长空。74年前的今天,伴随着沈阳城头的隆隆炮声,日本帝国主义举起带血的屠刀深深地刺向了中华民族的躯体。就民族情感来说,从1894年的甲午战争到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的侵华战争,日本是给予中华民族伤害最深的国家。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今天,我们铭记历史的意义“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多年致力于日本问题研究的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辛培林教授说,“落后就要挨打”的伤疤还在隐隐作痛,通过对历史进行理性反思进而更好地快速发展自己是十分重要的!

  辛培林教授说,日本从落后于中国几十年的无名小国,一跃成为领先于中国的先进国家,崛起的原因值得深思。早在19世纪初,不少日本人就为西方列强海上入侵与俄国势力南下威胁而感到忧虑,提出了“海防论”与“北方危机论”。中国发生的鸦片战争更给日本敲响了警钟,日本幕府官员、诸侯大名、武士儒生纷纷提出要以此为“前车之鉴”,迫切要求了解世界形势和外国情况。因此中国的《海国图志》、《瀛环志略》等书在本国虽未得到重视,但传入日本后,被誉为“天下武夫必读之书”,广泛流传。仅1854年至1856年间,《海国图志》在日本被翻刻和翻译的选本就达21种之多。

  在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大清帝国”败在了“东夷小国”日本的手下,还被迫签订了割地赔款的《马关条约》。这既使中国人感到“奇耻大辱”,又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辛培林教授说,中国爱国进步的知识分子开始用竞争的意识来观察中国与世界。当时,康有为指出,当今的世界处于列强竞争的时代,“图保自存之策,舍变法外,别无他图。”他策划了“戊戌变法”,但由于守旧势力远远超过维新势力以及其他种种原因而告失败。1899年下层群众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反抗怒潮汇合成“义和团运动”。义和团既有反帝爱国正义性,又带有浓厚盲目排外色彩,最后被八国联军残酷镇压。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彻底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深渊。

  日本在成功实现明治维新各项资产阶级改革同时,也一步一步走上军国主义道路。成为亚洲惟一的帝国主义强国。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开始了侵略中国的历史。日本在不断发展工业、经济,而中国却陷入了战争的灾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正在快速崛起,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然而从诸多指标来看,中日两国的差距依然十分悬殊。作为一个资源贫乏的岛国,日本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号发达国家。而中国,尽管经历了过去20多年有史以来最快的增长,GDP总量在全球排第六的位置,当仍没有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

  辛培林教授说,借鉴和学习日本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是十分必要的。日本一直把教育作为治国之首,二战之后更是视为强国的上策。在日本,小学教育、初中教育普及率都已经达到了100%;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数占总人口的48%;成人识字率近100%。而由于国家教育经费的缺乏和普通教育制度的缺陷等等诸多原因,今天的国人中,成人识字率才达到81.5%,文盲半文盲人数大约还占人口总数的15%以上。辛培林教授说,尽快发展教育事业、迅速提高国民素质的艰巨任务严峻地摆在我们面前。

  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日本的很多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日本的人均资源占有量十分贫乏,但通过优秀的加工业扬长避短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在企业发展层面,中国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比例通常不到1%。而日本企业早已建立起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企业的研发费用一般水平都在5-10%以上。另外,日本在高科技研发工作上一直采用“引用”的方法。这样做不仅可以减少开支,更便于和世界高科技接轨,并且大量吸引高科技人才。辛培林教授说,已经拥有了许多高科技人才和具备了相当实力的中国也需要从中吸取有利的经验。

  辛培林教授说,日本人也有许多优秀的品质。比如善于模仿和学习。日本堪称世界上变化最迅速的国家,现代的日本文化既表现了渊远流长的历史又具有相当欧化的倾向。日本的文学作品、影视艺术,就连书法都显现出新旧结合、东西交融的特色。还有,日本比较善于在失败中找到成功的一丝光明,善于分辨自己的利益孰轻孰重。从社会信用和国民素质看,日本人普遍被认为工作认真、讲求效率。同样,日本人的敬业、自律、讲究礼貌和社会公德,都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辛培林教授介绍,在日本的大街小巷,很少能看到垃圾,地铁的墙壁上也看不到乱写乱画的现象,大街上看不到一个交通警察,汽车、人流严格按红绿灯指示行动,一丝不苟。相比之下,打造自己的传统文明、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提高国民素质也是我们需要历练的。

  2005年9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纪念大会上谴责日本总有一些势力“竭力美化军国主义战争,并为已经被历史钉在耻辱柱上的甲级战犯扬幡招魂”。他也同时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中国发展中日友好合作关系的方针没有改变。这是高瞻远瞩的见解!

  对于历史,光有满腔的热血和口号是不够的,更需要的是辛勤的汗水、真正的智慧以及扎扎实实的行动。我们寻找差距的目的不是妄自菲薄、不是“崇洋媚外”,我们需要的是对历史更好的纪念、对现实更深刻的理性思考!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