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污染主力"换位" 生活污水成为松花江的主要污染源
2005-09-18 06:57:02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周雪莉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9月18日电 说到江河污染,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工业废水,而一项统计显示,目前哈尔滨市区每天排入松花江的生活污水近80万吨,而以前的工业废水由于经过处理,大都达到排放标准而成为次要污染源。

  我们的母亲河松花江的污染问题一直是百姓关注的对象,每当提起污染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工业废水的排放。据市环保部门统计,2004年市区内的废水排放量总量为35040万吨,其中生活污水为27870万吨,生活污水中COD(污染物化学耗氧量)为55613吨,而工业污水的COD含量仅为22715吨。

  据省环保局宣教部林处长介绍,几年前,在松花江的污染因素中,工业污染占主导。如今,随着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政府对企业排放污水的监管措施逐渐加强,松花江污染结构发生了“质变”:工业废水经处理,已基本达到排放标准,而未经任何处理的生活污水成为松花江水质污染的第一“杀手”,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洗涤用品不断“升级”,含有有毒化学成分的污水对松花江的水质构成了严重威胁。松花江因此藏污纳垢,清澈尽失。

  资金不足,污水处理成难题

  建设污水处理厂是解决松花江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远达不到国家标准。

  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城市必须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到2005年,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污水处理率应达到60%以上,到2010年,所有城市的污水处理率应不低于60%,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重点风景旅游城市的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

  据了解,我市文昌污水处理厂历经8年之久,已经投入使用,.它主要处理来自马家沟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计划日处理能力32.5万吨,但是它实际的处理能力只有16.25万吨,而哈市有四大排污汇水区,日排污水近100万吨,即使新建的太平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后,我市的两大污水处理厂也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为什么污水处理厂不能高效发挥作用呢?据专家介绍,污水处理历来是一个耗资行业,资金缺乏一直是发展的瓶颈。污水处理厂投资动辄几千万元到数亿元人民币,资金问题往往成了拦路虎。有的污水处理厂建成,却并未完全投入使用,主要由于运行费用太高,政府无力投入,建成的工程大多处在亏损运行状态。

  哈尔滨市供排水集团副经理王铭和算了一笔账,污水处理设备用电量大,文昌污水处理厂投用后,仅电费一年就要5400余万元。如果哈市同时运转几座污水处理厂,运行费用就要上亿元,光有环境效益,没有经济效益,企业自然无法生存。

  治理生活污水刻不容缓

  污水处理厂难以维持正常运行,而松花江不容再无限制地排污,多方努力治理污水势在必行。据林处长介绍,由于污水处理厂的投资过大,有些城市正在尝试建立氧化塘。所谓氧化塘就是利用自然地域把城市的污水汇聚到一个水库中,通过自然降解,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氧化塘投入的成本远远小于污水处理厂,它可以缓解污水厂沉重的压力。但是,毕竟氧化塘除污能力小于污水处理厂,并且应该建在城市的下风口,所以它只能作为污水处理厂的辅助除污设施。

  林处长说,在国外及我国一些省份,提高污水处理费和排污费也是解决方法之一。既然企业能够自行解决工业废水的净化工作,所以,按照“谁排污,谁治理”的原则,市民也应该为生活污水交纳污水处理费和排污费。目前市民每吨的污水处理费仅为0.5元,这还不够处理一吨污水的费用,所以,可以在市民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地提高此项费用。同时,通过收费也可以加强市民环保用水的节约意识。

  同时,企业应该加强市场化运作,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外资投向城市污水集中处理项目,加快建设步伐,逐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运营管理市场化,形成产业链条。哈市污水处理正在尝试走市场化的道路,供排水集团也正在多方寻求合作。保证污水处理的正常运行。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