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因地制宜全面推进援藏工作
2005-09-19 10:06:45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冯玉龙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9月19日电 题:因地制宜全面推进援藏工作

  黑龙江省自2002年6月开始了为期10年的对口支援西藏日喀则地区工作。援藏干部立足省情和比较优势,结合西藏日喀则地区的实际情况和需要,确定了以干部援藏为龙头,以资金、项目援藏为主体、以科技智力援藏为重要补充的援藏工作总体思路。三年来,共投入资金2.3亿元,建成了包括公路桥梁建设、农业科技示范、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改善、技术检测检验、教育卫生设施、办公条件改善、人才智力培训等项目,这些项目交付使用后,已经逐步显现出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当地引起了较好的反响。下面是我省第二批援藏工作队总领队冯玉龙的援藏体验。

  进入西藏以后,我们着重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建设,打牢援藏工作的思想基础。黑龙江省援藏工作队从维护西藏稳定、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增强民族团结的政治高度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深刻领会援藏工作的重要意义,把学习活动与提高援藏干部的政治素质相结合、与提高援藏干部工作能力和水平相结合、与培养锻炼援藏干部驾驭全局及处理复杂问题能力相结合。一是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增强做好援藏工作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自觉性。二是认真开展“援藏为什么?在藏做什么?走后留什么?”的讨论,在以下几方面取得共识:援藏是为了在西藏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建功立业、锻炼成长,充分体现人生价值;在藏要完成以反分裂斗争为重点、维护边疆稳定、增强民族团结的政治任务,完成以项目建设为中心、促进日喀则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经济任务;完成以高素质的队伍建设为根本、树立黑龙江省援藏干部良好形象的组织任务;走后留下新的观念、留下援藏精神、留下宝贵的物质建设成果和精神成果。三是结合参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着重在增强援藏工作主动性和自觉性、树立援藏干部形象上体现共产党员先进性;在促进日喀则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上体现共产党员先进性;在坚持双重身份、服从双重领导、完成双重任务中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在反对分裂、巩固边疆,维护社会稳定中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二、加大资金项目投入和建设力度,紧紧抓住援藏工作第一要务。针对西藏经济基础薄弱、生态环境脆弱、农牧民增收难度大、人才智力匮乏、市场发育不完善的实际情况,通过调查研究,本着有利于改善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保护和建设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增强日喀则地区经济发展后劲和造血功能的原则,确定了以干部援藏为龙头的科技智力援藏为先导以资金项目援藏为主体的援藏工作总体思路,确定了援藏项目的三个投入重点,一是投资建设强化农牧业基础地位,提高农牧民收入的项目。二是投资建设资源开发和加工工业项目,特别是矿产资源开发项目,三是投资建设必要的完善基础设施,办公基础条件建设项目。在我省建设的91个援藏项目中,直接用于改善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项目有47个,投入资金占总投入的60%以上。同时,我们还本着“给钱给物不如给技术、给思路”的原则,根据日喀则地区的急需,选派了涉及农牧业、公安、医疗、药品监督和教育等领域的50多名技术援藏干部,他们在工作实践中通过传、帮、带,培养出数以百计的当地技术人才。

  三、发扬“老西藏精神”,树立黑龙江援藏干部良好形象。

  日喀则地区对口支援省市及中直企业共有援藏干部150多人,我们时刻牢记省领导的殷切希望和要求,克服高原缺氧、生活不适等难以想象的各种困难,始终注意维护援藏干部的良好形象。一是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从制度上规范援藏干部的言行。定期召开联络组会议、工作组民主生活会和工作队全体会议,并积极开展党员教育活动,时刻保持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和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作用。二是联络组成员率先垂范,发挥榜样作用。援藏工作联络组成员都能在坚持理论信念和注重实干兴藏等方面起到带头作用。三是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三年来,我省每名援藏干部都把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作为做好援藏工作的基础,联络组成员每人每年下基层时间都在1/4左右,行程3万多公里,其他援藏干部下基层行程也在1万公里以上。

  四、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在援藏工作实践中锻炼成长。采取教育、管理、引导、示范相结合的方式,既严格管理,又保护援藏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树立黑龙江省援藏干部的良好形象。一是完善制度,强化队伍内部管理。二是在实践中加强锻炼。我们这批援藏干部大部分是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缺乏艰苦条件下的磨炼、系统的理论学习和驾驭全局的能力,恰好可以在三年援藏工作中得到弥补和磨炼。三是牢固树立六种意识,即加快发展的意识、维护稳定的意识、增强团结的意识、吃苦耐劳的意识、自我历炼的意识、以人为本的意识。

责任编辑:朱丹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