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尹鸿在接受记者采访 |
东北网沈阳9月24日电(记者 印蕾)24日,在东北文化产业发展论坛在辽宁省沈阳市召开之际,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尹鸿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尹教授指出,黑龙江省在发展文化产业时,可采取促进文化产业多元发展、增强文化产业跨区域性竞争力等措施,实现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以分类指导和管理为前提,促进文化产业多元发展
尹教授指出,通过分类发展、分类规划,文化产业才能健康发展。由于中国文化产业体制、机制的复杂性,黑龙江省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可以从体制上,将事业服务与企业经营相分类;在属性上,将新闻领域与娱乐服务领域分类;在产业链条上,将内容环节与发行、播映环节分类进行指导和管理。这是促进文化产业多元发展的前提。
以提高本地文化消费水平为基础,增强文化产业跨区域性竞争力
由于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一个积累和扩展过程,如何提高本地文化消费水平,提高文化产业的经济规模和经济实力是最为基础性的任务。文化产业是对资源依赖性比较强的一个产业,只有本地发展到了一定水平,才能更快更好的向外“扩张”。因此,本地市场应该是黑龙江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据地,跨区域市场是黑龙江文化产业发展的前途。相关文化产业在黑龙江本土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可以考虑向东北其他地区、东北亚乃至更广阔的地区发展。
以广播影视、书报业发展为核心,带动旅游、娱乐、演艺、会展、体育产业
尹教授表示,大众媒介业,目前仍然是中国文化产业最强大的实力。以电视台广告、有线网络和电影院线为主要业务的广播影视、报纸和图书出版等是文化产业中经济实力最强大的领域。一方面要继续提高这些传统领域的产业水平,另一方面,要借助这些优势领域,整合文化资源,带动相关文化业的发展。
以打造文化品牌为重点,形成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品牌是文化产品的竞争力和生命线。如果说市场经济从数量时代进入了质量时代的话,那么对于文化产业来说,更是质量决定生死存亡。由于特殊的经济规律,文化产业对品牌的依赖程度超越所有其他行业。要努力的分期分类打造电视频道、电影院线、报纸、娱乐中心、文化活动、内容产品的品牌。没有品牌就没有经济效益。
以营造开放健全的文化产业市场为保障,吸收和整合文化发展资源
资本、人才、技术、渠道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保证。黑龙江可以考虑降低文化市场进入门槛,提高市场服务水平,减少市场进入风险,形成市场良性循环,保证市场利益共享,营造开放和健全的文化产业市场,吸收国内外资源共同打造大文化产业。
此外,尹教授表示,实现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还应以壮大文化产业为动力,推动文化体制和机制的改革。通过改革体制来解放生产力,改革成本和风险都很巨大。而通过发展生产力来推动体制的改革,则比较顺理成章。因此,通过增量改革来推动存量改革,通过提高生产力来推动生产关系的变化,通过利益来完善机制,是文化产业改革的一种重要经验。
背景新闻:尹鸿,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北京市政府专家顾问团顾问,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高校电视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出版了《尹鸿自选集:媒介图景·中国影像》、《世纪转折时期的中国影视文化》等多部有关影视传播、大众文化、比较文化研究的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