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26日电 齐齐哈尔市公安部门“大接访”受理信访案件952起,办结952起,停访息诉949起
为期4个月的全市公安机关“集中处理群众信访工作”日前圆满结束。面对一面面锦旗和一封封饱含深情的感谢信,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孙玉生感到更多的是触动和震撼,他在公安工作会议上说:“上访群众问题解决了,他们对我们鞠躬、作揖,甚至泪流满面,对于这些举动,我们不能轻谈感动,成绩面前沾沾自喜要不得,而是应该感到惭愧和内疚。因为,很多事情是我们公安机关应该做而没有做的,其中很多问题都是由于部分公安民警伤害群众感情、漠视群众疾苦所引起的。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大接访’的大好机遇,趁势把影响公安发展的难题解决,提高民警素质,架起与百姓沟通的桥梁。
那么,“大接访”活动,究竟给群众带来了什么,又给公安民警带来多少收获和反思呢?
“信访超市”缩短了警民距离
6月28日,齐齐哈尔市公安局经过精心筹备,在“新世界”文化宫大厅内,组织开展了全市范围的“信访超市”活动。
当日上午8时30分,新世界娱乐城内聚集了数百名群众,他们每人手中拿着一张《公安机关集中处理群众信访问题登记表》,秩序井然地等待向公安机关反映和咨询问题。活动中,市公安局在候访大厅为上访群众准备了矿泉水;为防止一些年老体弱的上访人因心情激动出现意外,还在现场设立了医疗站;看到行动不便坐轮椅前来的上访人,孙玉生局长细心地安排民警连轮椅一齐抬进接访大厅,优先接待;面对耳聋眼花的87岁高龄的上访人,孙玉生局长耐心接待了老人,听取老人的诉求。事后,孙玉生局长考虑到上访人年纪大、行动不便的实际情况,留下了老人电话,并责成专人将老人护送回家。上访人富某在得到孙玉生局长满意的答复后,在信访人意见一栏中写下了“十二分满意”。活动现场,孙玉生局长有理有据的答复,全体工作人员视群众至上、以人为本的态度和热情周到的服务,让上访群众消除了“大接访”只是“一阵风”的顾虑,同时也拉近了公安民警和群众之间的距离。
为了彻底解决群众上访问题,市公安局开展了回访活动,走进上访者家中,询问上访者解决问题是否到位,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切实从百姓角度出发,用行动来平息上访者的怨愤。近日,孙玉生局长来到了一重集团退休工人杨孝义家,就其已经停访息诉的问题进行回访。2002年2月5日,杨孝义和他的儿子杨铁勇被犯罪嫌疑人孙某无故辱骂殴打,由于孙某挥刀对二人乱刺,当场导致杨铁勇失血性休克,杨孝义则被打成轻伤。孙某在伤人后逃之夭夭。此后3年多的时间里,公安机关一直未破案,留有后遗症的杨铁勇独自承担了大量医疗费用。“大接访”活动开始后,富拉尔基公安分局局长刑羿亲自包此案,派出追捕组赴山东、河北等地,终于将孙某缉拿归案。在杨孝义家,孙玉生局长现场向杨及其家人了解询问他们对公安机关处理结果是否满意,是否还有什么意见。杨孝义紧握着孙玉生局长的手,眼中泛着泪花激动的说:“案子没破之前,我对公安机关有抵触怨恨情绪,对公安机关有很多不理解,现在这些误会都解除了,我们全家就剩下感谢了!”
强化素质让百姓满意
“大接访”清欠“旧帐”的根本是解决群众上访问题,然而众多群众上访问题中,都暴露出了个别民警对法律法规掌握不准,而造成执法程序上的失误,从而给群众带来了伤害。
1998年,龙江县公安局经侦大队在办理一起诈骗案件过程中,由于未及时调查取证和抓捕嫌疑人王某,造成该案长期未结。多年来,当事人姬某多次到国家公安部、省公安厅上访。大接访活动中,姬某的案件在较短的时间里得到了处理。鉴于本案中公安民警的失职行为,龙江县公安机关按照市局党委的意见对原经侦大队领导和有关民警给予了行政警告、通报批评等处分。对于大接访活动中暴露出的民警失职行为,市公安局党委绝不护短。在处置群众信访过程中,反映出一些民警执法办案随意性大,行为不规范,违反程序法,侵犯群众切身利益,引起群众不满,进而产生群众信访问题的占有较大比重。为此,齐市公安机关高度重视用制度来规范执法行为,用机制来规范执法行为,尤其是启动了执法责任追究制,针对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截止目前,齐市各级公安机关在大接访活动中已追究责任民警59人,这些民警除受到各种行政处分及通报批评外,还有一部分基层所队科领导得到免职处理。
对失责民警进行相应的处分,固然可以纠正错误,但要想彻底解决问题,就得从提高民警素质根源上抓起。
市公安局为提高民警素质,从今年初就开办了职警官技能培训班,针对民警的情况,制定了“缺啥补啥”的教学计划。截至目前已经培训了1200余人。与此同时,龙沙公安分局民航路派出所在开展“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活动中取得的成功经验,为全市公安系统提高民警素质树立了典型。在民航路派出所每个民警手里都有《执法办案手册》和《派出所执法工作60问》,心里都装着“走程序,必严谨,先扣押,后收缴;裁决前,要告知,公民权,莫侵犯;审批表,要填细,漏环节,必违法”的执法“三字经”。这样一来,当民警办案或处理民事纠纷时,他们便可以借助这两本手册,规范办案程序,彻底堵住办案漏洞,从而减少群众因民警执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上访告状现象。
百姓的事就是我们的事
“大接访”不仅仅是清欠积案,更重要的是服务群众。全市公安系统在全力侦破各类积案的同时,各级户政部门也加强了服务力度。
刘金中一家7口人,1978年由河北省阜城县来齐谋生,2003年11月将本人户口落入建华区建设路东岗委201组,妻子王秀英于1996年死亡,长女、长子先后在齐落户,还剩下三个子女没有户口,虽然他们有自己的住房,但因为手持迁移证没有户口,而无法得到居民身份证和领取房屋产权证。户政处得知刘金中的情况后,派民警到刘家解决实际困难,比照相关落户条件,特事特办解决了刘家3个子女落户的难题。
5月24日,家住建华区东五派出所辖区的贺某和其姐姐来到了户政处,反映自己因为20年没户口,孩子现在10岁了却不能上学的问题。贺某早在1985年因盗窃被劳动教养3年,当时人和户口一起被送到劳教所,由于贺某身体有病又被返送回家,却将户口迁移证丢失。这几年,贺某为了落户去派出所无数次,始终没有办成。了解情况后,户政处民警立即到市局档案室调档,查阅贺某1985年劳动教养的卷宗,并和贺某所在社区民警取得联系核实情况。次日,即将贺某及女儿的户口落上。
泰来县公安局党委在大接访期间,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今年7月29日,泰来县公安局控申科收到一封发自内蒙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大杨树镇大洋商城赵忠明的来信。寄信人赵忠明老人称:其全家八口人原居住在泰来县汤池镇,于1988年6月举家搬迁到了内蒙呼盟鄂旗大杨树镇谋生,当时没有迁户口。大杨树镇于1988年、1989年涨了两次大水,家中被淹,户口及相关证件全部丢失,曾于1996年回汤池派出所补办,但没有办成。
由于赵忠明一家搬走的时间已达17年之久,有些情况需做进一步的调查与核实,控申科给赵忠明老人回信,让赵家来一名能说明户口情况的成员,并带来全家人现存的所有证件,为户口调查工作提供第一手材料。汤池派出所根据赵忠明所提供的17年前其户口所在的地址进行全方位的户卡查阅及户口档案的核查工作,将赵忠明一家人的户口情况调查清楚。7月29日的回信发出后,赵忠明一直没有回音,8月11日控申科又发出了第二封挂号信。由于赵忠明的来信中没留联系电话,为确保能尽快与赵忠明取得联系。泰来警方按照通信地址与大杨树公安局取得了联系,让其帮助查找大洋商城的老人的亲戚王丽梅,经与大洋商城经理联系得知,大洋商城现有业主300多家,要找到王丽梅需要时间。在大杨树公安局及大洋商城杨经理的协助下,经过8个小时的查找,终于联系上了王丽梅,同时得知回信已收到,并说赵忠明要亲自回汤池镇办理此事。8月22日,赵忠明回到了阔别17年的家乡,汤池派出所根据所查事实,于当天将其户口问题予以解决。赵忠明老人捧着户口本含着眼泪说:“当初写这封信的时候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因为我们全家人离开的时间太长了,已经17年多了,这中间也找过,但都没有结果,没想到泰来县公安局各位领导这么重视此事,及时给我回了信,想尽办法打电话与我联系,并做了大量的工作,帮我把户口问题给解决了,真是感恩不尽啊”!
截止目前,全市公安机关受理信访案件952起,办结952起,停访息诉949起,办结率100%,停访息诉率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