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9月28日电 记者近日通过走访有关部门了解到,目前哈尔滨市革命旧址保护工作面临很多困难。道里区河广街1号刘少奇在哈旧址虽然被定为哈市文物保护单位,但却没有被政府定为保护建筑,文物保护单位和保护建筑的管理单位不是一家,而单靠文物管理部门对哈市多处革命旧址进行保护是无法做到的。
文管部门面临“三无”局面
学者张福山、周淑珍所著的《哈尔滨革命旧址史话》中显示,哈市原有的70余处革命旧址,大部分已被破坏拆除。记者与哈市党史研究会学者和哈市文管所专家交流了解到,目前从事哈市革命旧址保护和研究工作的专业部门,在工作上非常被动,可以说处在“三无”状态。
一无执法权,面对革命旧址被一处处破坏,学者和专家除了奔走呼吁,常常束手无策。二无经费,大批革命旧址需要保护,但是现在的保护工作还停留在由产权单位自己出资来修缮保护阶段,一些革命旧址保护工作需要巨额费用,这不是哪一家文管部门单靠自己能完成的。三无产权,哈市大批革命旧址产权分别隶属于很多单位和个人,文物管理部门只有归口管理权,不具备独立产权,由于诸多的历史遗留问题和一些单位之间复杂的条块分割,一些单位肆意对革命旧址进行改动甚至拆除,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产权所有人决定了革命旧址的命运。
革命旧址和保护建筑分头管理
记者从哈市规划局了解到,道里区河广街1号虽被定为文物保护单位,但并没有被定为保护建筑,所以只能由文物管理部门管理和进行保护。其他革命旧址也存在这种情况。
哈市党史研究会王新志老师表示,一个城市的文化遗产是一个城市历史的载体,本来哈尔滨的城市历史就不是很长,作为重要的人文旅游资源,更应加大力度保护这些近代革命活动旧址。如果现在不加以保留和保护的话,总有一天会出现哈尔滨人不知道自己城市历史的尴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