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新包办婚姻”呼唤“公益红娘”
2005-10-11 06:36:46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据省内媒体报道,素以时尚而闻名的冰城哈尔滨市,近来悄然出现了“婚姻大事父母做主”老皇历的“现代翻版”。前不久在这里举办的一场“父母代相亲联谊会”吸引了800多人前来参加,大大出乎主办者的预料。联谊会上,300多对家长登记了子女的资料,130对家长交换了子女的资料。

  在时代开放、婚姻自由的今天,这些父母们为什么对孩子婚事如此乐此不疲?这与“婚姻市场上的红娘缺乏”有着密切的联系。笔者小时候是在农村度过的,每到农闲时节,总有“专业媒婆”为乡亲们“寻婚问嫁”,这中间虽然有好吃懒做者,但大多数“红娘”都是热心人,不要报酬、不求回报、不讲索取等,所以,农村年轻人虽然非常封闭,交往不多,但年轻人的爱情选择空间还是很广阔的。进入了城市,笔者发现,要想找个老婆就不像农村那样简单。没有钱是不行的。交际面的狭窄造成年轻人选择面不宽,只能到婚姻介绍所去,在良莠不齐的婚介市场,“有车有房”、“月薪万元”、“海归人士”遍地开花,上当受骗者多,花好月圆者少。所以,年轻人多不愿意去。就是在媒体上刊登“征婚广告”,有钱的人也难免脸皮发热,就像贩卖人口一样,很尴尬,年轻人热情不高。再加上晚婚晚育等观念的冲击,大多数年轻人都不得不一再提升婚育年龄。在红娘空缺的情况下,父母们如果不担当红娘的角色,孩子只能“错过了月亮还要错过星星”。

  红娘的缺乏不是偶然的,城市商业化的发展造成了人际交际的商业化和功利化,人们更愿意用利润最大化来衡量收入产出比例,红娘的一般流程是:不但要了解双方情况、彼此介绍,约定见面时间、地点,进行情感沟通,更要对后面的恋爱、婚姻矛盾进行协调,耗费大量业余时间,入不敷出,显然违背了人们的功利化思想的出发点;“老死不相往来”成为当代人际关系的真实写照,热心肠的人渐少,熟悉的人尚不能热心交往,“闲事情”就更没人愿管了;人们忙于挣钱,一心向“钱”看,淡化了生活的快乐指数,类似于帮人介绍对象这样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情,格调档次不高,没有品位,不愿意干。

  父母充当红娘虽有临时功效,毕竟显得有点尴尬,还会滋生不必要的包办干扰。“爱情是美好的,美的东西应该是无功利的”,因此,我们呼唤服务型“公益红娘”,有关社区、街道、团组织、工会等基层组织,如果能将年轻人的婚姻之事当作社会稳定和婚姻质量的大事情来抓,当作群众的精神需求来重视,多为年轻人举办各种鹊桥会,“新包办婚姻”的数量就会有所减少。因为婚姻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家庭的稳定,进而影响到社会的和谐。我们也希望各级妇女组织能将“婚姻红娘”当作妇女权益的组成部分,认真落实,解决这个尴尬的现实难题。

责任编辑: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