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17日电 据大庆市人民政府网站消息,厚重如山的石油文化、百鸟振翅的万顷湿地、浓烈火辣的民族风情,使到大庆游玩的客人宾至如归,留连忘返,也让大庆市旅游产业收入节节升高。据统计,“十一”黄金周期间,大庆市共接待外地游客23000余人,实现旅游收入近70万元。
石油文化和生态湿地是大庆市旅游的两大优势资源。人文历史文化景观和湖塘湿地连片的自然景观凸显出大庆特色旅游产品形象。近年来,随着大庆市对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的推进力度不断加大,围绕石油、温泉、湿地三大重点旅游产品的品牌开发建设如火如荼,大庆市旅游产业在规模、内涵上都有了一定的提升。
石油文化因具有强烈的人文区域特点,成为吸引外地游客的一大卖点。游客来到大庆,首先看到的是日夜不停运转的采油机和高大的钻井井架。很多石油纪念地成为游客参观的首选:标志大庆油田诞生的“松基三井”、反映会战时期艰苦生活的“干打垒”式住房。十一期间,铁人纪念馆、油田科技博物馆日接待游客近百人。很多游客都说,来大庆就是为了看看石油文化,学学铁人精神。
在自然生态景观建设上,大庆市突出地势资源,对杜尔伯特、林甸等县旅游发展进行严密规划,杜尔伯特的当奈湿地人居生态村已架修了栈桥,增设了水上皮划艇、游客中心等新项目。林甸也开发了游客参与性强、特色突出的林甸郭氏生态湖。十一期间,杜尔伯特县连环湖国际水禽狩猎场和寿山民俗休闲度假村接待游客近两万人,林甸湿地旅游更让游人惊叹,几乎每个景点接待量都趋于饱和。
硬件条件好,更要做好软件设施建设。为让游人在大庆玩好住好,市旅游局在加强旅游市场整治和规范上狠下工夫。采取了建立旅游企业安全档案、跟踪整改安全隐患、打破星级宾馆终身制、建设企业星级能评能撤能升能降的动态管理等一系列新机制,使游客在大庆市旅游投诉率大大降低,截至目前,共接到两起投诉案件。
市旅游局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今后大庆市旅游业的发展方向是打造精品工程,突出地域特色,争取更多游客到大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