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黑龙江省前三季度GDP增长11% 宏观经济运行良好
2005-10-25 17:30:00 来源:东北网  作者:雷蕾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0月25日电(记者雷蕾)今年前三季度,黑龙江省GDP实现3844.1亿元,同比增长11%。业内人士称,前三季度黑龙江省总体经济呈现出速度快、质量好、活力强、环境优的特点,这为全年经济预期目标实现打下了坚实基础。

  据黑龙江省统计局初步核算,前三季度,黑龙江省实现生产总值(GDP)3844.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1%,增幅与上年同期持平,已连续四年同期保持两位数增长,是1992年同期以来的最高增幅之一。同时,其他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与GDP基本同步:从供给层面看,全省粮食生产又是一个大丰收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从需求层面看,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出口总值增长78%;从微观层面看,企业景气度在上升;从运行环境看,居民消费价格仅上涨1.2%,处在低通胀期。

  “一个效益三个收入”稳步提升

  前三季度,集中体现全省经济运行质量的“一个效益,三个收入”在稳步提升。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082.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1.1%。其中,实现利润780.1亿元,增长48.2%,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35.6,增加45.6点。

  城镇居民收入稳定增加。前三季度,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49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其中,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分别增长7.9%、32.8%、10.4%和9.3%。

  农村居民手中现金增多。前三季度,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3444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1.9%(农民现金收入没有扣除生产成本,其大幅增长,并不代表全年农民纯收入的增速),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370.7元,增长42.9%;人均出售粮食收入1777.3元,增长52.2%;人均牧业收入738.5元,增长78.5%。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加快。前三季度,全省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62.2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24.8亿元,按可比口径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5.3%和16.4%,增速分别比上半年快1.8和3个百分点。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主体税种分别增长29.8%和73.5%。

  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增强

  黑龙江省通过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以及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等等,不断促进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增强了民营经济发展的活力。

  民营经济加快发展。上半年,全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80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增速比GDP快10.4个百分点。

  民间投资十分活跃。前三季度,在城镇投资中,全省民间投资311.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7%,占城镇投资的35.3%,所占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

  私营企业成为出口的主力军。前三季度,全省私营企业出口30.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倍,占全省出口总值的66.8%,所占比重提高9.9个百分点。

  经济发展环境比较宽松

  全省在2004年开展的“招商引资年”和“改善环境年”活动的成效在逐步显现,塑造了“信用龙江”、“平安龙江”的良好形象。同时,煤、电、油供应充足,市场物价较为平稳,经济发展环境良好。

  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成效。前三季度,全省实际利用外资10.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0亿美元,增长18.4%。全省13个市(地)均有外商投资项目落户,特别是鹤岗和大兴安岭实现了“零”的突破。

  市场物价变动相对平稳。前三季度,全省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18.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2.9%,虽维持在较高水平,但从总体上看,对我省经济发展是利大于弊。由于粮食价格涨幅趋缓,居民消费价格仅上涨1.2%,低于上年同期4.1%的水平。

  能源生产稳定增长。前三季度,全省原煤产量5326.6万吨(规模以上工业),比上年同期增长2.9%;原油加工量1165.1万吨,增长4.8%;发电量392.7亿千瓦小时,增长10.5%。

  铁路运输增长较快。前三季度,全省货运量4.7亿吨,比上年同期增长5.7%,其中铁路货运量1.2亿吨,增长10.7%,增幅提高7.5个百分点。

  微观经济景气走势攀升。据对1100户企业景气调查,三季度,全省企业景气指数为132.42,比上年同期提高4.21点;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32.22,上升8.13点,均处在中度景气区间。

  三大产业同向拉动经济增长

  前三季度,全省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2%、13.2%和7.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6%、76.1%和20.3%,实现了三大产业同向拉动经济增长。

  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再创历史新高。今年,在国家“两免三补”政策的鼓舞下,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全省粮食播种面积为14834.1万亩,比上年增长0.6%,占农作物播种面积87.3%,这是继上年创历史之最后再创新高。同时,种植结构得到调整,水稻、玉米等两大高产作物播种面积分别增长12.2%和0.5%;农业生产投入和标准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再加上后期气候条件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成熟,全年粮食生产将超过上年,再获大丰收,粮食产量将突破700亿斤。

  工业是拉动GDP增长的主要力量。前三季度,全省工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7.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601.8亿元,增长15%,已连续六年同期保持两位数增长。分轻重工业看,轻、重工业增加值分别为187亿元和1414.8亿元,分别增长15.8%和14.9%。分企业规模看,大中、小型企业增加值分别为1442.7亿元、159.1亿元,分别增长14.9%和15.9%。同时,全省实现工业新产品产值239.8亿元,增长33.6%。

  邮电、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前三季度,全省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55.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8%。前8个月,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3135.4万人次,增长10.9%,其中国际旅游人数57.6万人次,增长26.6%;实现旅游总收入191.9亿元,增长14.1%。

  三大需求同向拉动GDP

  前三季度,全省上下积极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和推进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同时,市场物丰价稳,城乡居民购买力增强,投资、消费和出口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同步向上拉动GDP前行,实现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前三季度,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81.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8%,是1995年同期以来增速最快的。中央项目投资增速快,完成投资195.2亿元,增长37.4%;地方项目投资686.2亿元,增长20.4%。重大项目拉动作用明显,全省开复工亿元以上建设项目370个,增加84个,完成投资397.6亿元,占全部投资的45.1%。建设资金充足,全省城镇建设项目共到位建设资金908.9亿元,增长23.9%,到位建设资金比完成投资多27.5亿元,保证了工程建设投资需求。

  消费需求稳中趋旺。前三季度,全省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234.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增幅提高0.7个百分点,是1998年同期以来的最高增幅。分季节看,居民消费传统季节性变化特征弱化,一、二季度(旺季)零售额均增长12.4%,三季度(淡季)零售额增长14.1%,增幅提高0.9个百分点。分城乡市场看,城镇消费品市场增长快,零售额增长13.4%,所占比重达88.4%;农村发展稳定,零售额增长10%。分行业看,餐饮业增幅高,零售额增长15.2%;批零贸易业发展稳,零售额增长12.8%,占全省的86.2%。同时,沃尔玛、百盛、苏宁电器、百安居建材等国际、国内知名大型零售企业纷纷入住,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企业拉动作用明显。

  出口大幅度增长。前三季度,全省进出口总值70亿美元,超过上年全年总量(67.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3.1%。出口和进口呈现出多进少的特点,出口45.2亿美元,增长78.0%;进口24.8亿美元,增长5.4%。对俄罗斯出口仍占主导地位,对俄实现出口28.7亿美元,增长1倍,占全省的63.4%,对韩国、德国、美国出口分别增长75.4%、41%和52.1%。

  经济结构继续优化

  前三季度,全省经济领域积极推进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了结构优化升级,挖掘了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农、牧“主辅换位”战略稳步推进。前三季度,全省畜牧业实现总产值2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6.6%。主要畜禽存栏出现了齐头并进的局面,9月末,生猪、家禽存栏分别增长17.6%和12.4%;奶牛存栏155.5万头,增长14.7%;羊存栏增长0.4%。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其中猪牛羊肉类产量增长21.4%、奶产量增长21%。

  工业优势产业得到进一步加强。前三季度,全省装备、石化、食品、能源、医药和林产品加工等六大工业基地完成投资304.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3%,占全部工业投资的87.2%,拉动工业投资增长31.5个百分点。六大工业基地共实现产值3131.7亿元,增长31.2%,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4.6%,拉动工业生产增长29.2个百分点。

  消费结构出现新变化。前三季度,全省商品房销售额增长33%。在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企业中,组合音响、数码相机、移动电话机、微型计算机和摄像机零售量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1倍、3.3倍、1.2倍、92.3%和88%,成为市场的热销商品。

  出口产品结构有所调整。前三季度,全省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77.9%和41.3%。

责任编辑:岳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