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26日电 20日,黑龙江省政协举行专题座谈会,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结合黑龙江省实际,就黑龙江省制定“十一五”规划问题进一步建言立论,献计献策。
持续增长亮起红灯
省政协常委、黑龙江葵花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乐平举例说明,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26年的较高增长速度,年均增长速度9.4%,远远超过了同时期世界平均增长速度。但是,由于增长方式粗放,我们的经济增长质量却不尽人意,在资源、环境以及长远利益等方面付出了较大的成本和沉重的代价。我国单位GDP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利用率仅为美国的四分之一、日本的九分之一。我省问题同样严重,我省在全国经济中的比重和位次正在下降,以支柱产业相称的医药工业,在“十五”期间就由第9位下降到第12位。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在2005年国内500强中排名第215位,销售额也仅为112亿元,利润不足2亿元,销售利润率不到2%。结构性的矛盾至今仍很尖锐,调整结构的任务依然艰巨。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尚未摆脱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发展的模式依然是资源依赖型、资金依赖型、项目依赖型和外延依赖型。我省在制定和实施“十一五”规划过程中,要领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深刻内涵,采取切实可行、扎实有效的措施全方位地予以落实。
省政协委员、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尚杰说,目前我省的经济发展仍受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制约,问题集中表现在“四低一高”,即资源产出率低、资源利用率低、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低、资源环境污染程度高。在我省现有自然资源、能源日趋短缺,生态环境承载力减弱的情况下,继续维持现有粗放型增长模式,将不可避免地进一步破坏我省的生态环境,进而影响并制约我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省必须改变经济发展的传统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企业层面的微观循环,完善园区层面的中观循环,促进社会层面的宏观循环,在全省树立“绿色消费”观念。
打造创新之魂
“观念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先决条件。”省政协委员、哈尔滨市豪普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冯洪滨认为,观念创新是最终实现科技创新,使经济发展进入可循环良性轨道的先决条件。时至今日,科技创新在大部分时间里还只是作为一个口号漂浮在空中,决策者和企业的领导者还不能用系统工程的眼光来审视科技创新,这是我国高效的科技创新体制迟迟建立不起来,经济贸易核心竞争力过于孱弱的主要原因。思想创新是创新的前提,也是创新的源泉,在当今世界,谁能够最快、全面地进行思想创新,谁就掌握了包括科技在内的一切创新的先机。为此,他建议将稳步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我省的战略目标,将创新作为我省的灵魂和经济发展的源泉。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国际环境,执行一套在严密监管下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技术的制度,倾全省之力实现技术的产业化、商品化,从而占领世界市场。整合我省有限的科技资源和投入,将分散在各委办厅局的科技管理权限归属省科技厅统一管理、统一规划,以形成拳头功效。将用信息化武装起来的装备制造业作为我省的战略产业来培育,把战略产业发展建立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
省政协委员、科技厅副厅长谢春茹说,目前,我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有研发机构的比例是23%,低于全国平均24.9%的水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尤其是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技术和产品偏少,中小企业更是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同时,研发经费严重不足,科技创新活动受到一定局限。据国家统计年鉴数据,2004年,我省研究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0.75%,全国平均水平为1.35%。我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仅占产品销售收入的1.1%,全国平均水平是1.5%。科技投入强度过低,使科技创新活动受到一定局限,科技产出受到一定影响,技术储备严重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缓慢。因此建议把加强自主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重点体现在全省“十一五”规划中。
让群众共享改革成果
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往往是一个产业结构快速转型、社会利益格局剧烈变化的特殊时期,既充满了新的机遇,又面临各种社会风险的时期。一定要让人民群众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常委、委员们达成共识。
省政协委员、省委党校副书记梁成田认为,“三农”问题是全社会一直关心的问题。我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关键、重点、难点在农村。“共同富裕”已经转变成为国家“十一五”规划中的主调。据有关资料显示,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差距已达5到6倍,因此农村城镇化、工业化的进程任重而道远,必须用突破常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今后,政府新增财力应该重点投向农业、农村和农民,迅速解决城乡贫富差距过大有可能引发的危及未来经济增长和社会和谐的问题。加快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尽早适应“十一五”规划中“共同富裕”的主调。我省“十一五”规划中,应将“三农”建设问题单独立题,突出出来。
省政协常委、省民盟副主委杨延波说,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居民收入分配增长滞后,贫富分化加剧;行业间收入差距扩大,垄断行业职工收入高且增长快,传统产业职工收入低且增长慢;农民收入来源单一,增幅趋缓。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着力解决贫富差距问题。他建议要完善宏观调控机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进一步深化分配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收入分配的货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