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新扶贫政策惠及96万农民 下一步扶贫推进文明新村建设
2005-10-29 16:20:57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张桂英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0月29日电 “过去扶贫到县,现在进村入户”———以让贫困农民直接受益为宗旨的新时期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战略,犹如一缕春风,吹开了贫困农民的心田。4年来,我省先后有1032个贫困村接受整村推进这一新式扶贫开发,占全省贫困村总数的1/3;到去年底,已有96万贫困农民实现脱贫,大步走上致富路。

  目前,首批被扶持的500个贫困村的农民人均收入已由实施前的1105元增长到2175元,实现了翻番;第二批实施村的人均收入也将达到1800元以上。

  作为新时期扶贫开发方式的重大创新,整村推进战略最大的变化在于变过去的单项扶贫为综合扶持,不但要增加贫困农民的收入,更要同时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一次性彻底改变贫困村的贫穷落后面貌,夯实致富基础。

  2002年至2005年,全省共捆绑中央与地方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扶贫贴息贷款及各部门帮扶资金15亿元集中投向整村推进重点村,占扶贫资金总量的74%;平均每村的扶贫资金投入多达185万元。

  打井、修路、架有线,买农机、盖学校、建畜牧服务站———集中的投入使贫困村的村容村貌、基础设施建设得以彻底改观,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4年来,新式扶贫开发共为重点扶持的贫困村购置大型农机541台套,打抗旱井5913眼,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1041项,有效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新建994个畜牧技术服务站,建设村屯道路2942公里、桥涵812座,使村村都实现了“晴雨通车”,为群众致富夯实了基础;新打人畜饮水井2447眼,使1683个自然屯群众喝上了甘甜卫生的自来水;为33万贫困户安装了有线电视,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新建和维修村卫生所608处,维修和新建中小学校舍397处,使这些被扶持的贫困村村民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儿童入学率达到99%以上。

  更让贫困农民欣喜不已的是,由于采取民主公选贫困户和脱贫项目的方法,新式扶贫开发极大地调动了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养羊、养牛、养大鹅,“放母还犊”、“放母还雏”———因地制宜的产业化扶贫,让每个贫困户都抱定一个增收项目;从扶持畜牧业发展到帮助贫困农民外出务工,整村推进的重点村群众实现了收入来源从过去种植业生产“一条腿”到种植、养殖、务工“铁三角”的转变。

  通过扶贫开发,全省已有25.96万个贫困农户发展奶牛1.55万头、改良肉牛8.6万头、羊15.8万只、猪31万头、禽239.2万只。省农调队2004年的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基层干部和群众对“整村推进”的做法表示赞成。

  记者从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针对当前农民一方面要求增加收入,一方面要求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的呼声越来越强的形势,下一步我省扶贫开发的重点将围绕和谐文明新村建设,在目前整村推进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对实施重点村提供更为积极而具体的支持,提高建设标准和规模,支持农村各项事业的和谐发展,共同推进和谐文明新村建设。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