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如何遏止黑土地区耕地质量下降?
2005-10-31 11:32:36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杨兴文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0月31日电 长期施肥对黑土质量演变及作物产量品质有何影响?省农业科学院经过26年的黑土肥力定位监测试验,得出权威结论:长期不施肥土壤有机质呈下降趋势,合理施肥土壤有机质略有增加;长期不施肥作物品质逐渐下降,合理施肥作物品质得到改善提高,土壤微生物总量提高;长期不施肥作物产量逐年降低,合理施肥作物产量逐渐提高。中国农业科学院有关人士认为,这一成果对遏止黑土地区耕地质量下降及农业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黑龙江省处于东北黑土地核心区,黑土面积占全部总面积的69%,其中耕地占总面积的76%。随着开垦种植年限的增加,黑土利用方面的土壤肥力下降、黑土层变薄、养分投入与产出失调等问题日益严重。基于这种情况,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于1979年,在全国率先开展了黑土肥力长期定位监测试验。监测试验区处于省农科院试验田上,通过不施肥、施化肥、施有机肥、施化肥与有机肥结合等4种处理方式,探究其对黑土质量演变规律及对玉米、大豆、小麦三大作物产量品质影响。

  经过26年监测,各种处理方式对三大作物产量影响巨大。其中,不施肥,作物平均产量下降了8.2%;单施有机肥,作物增产9.6%;单施化肥,增产31.6%;而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增产达到43%。即在合理施肥条件下(化肥、化肥与有机肥结合),土壤肥力逐渐提高。试验证明,合理施肥还能改善作物品质,提高小麦蛋白、大豆脂肪及玉米赖氨酸含量。长期不施肥及施用化肥,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而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土壤有机质含量却略有增加,与此相对应,土壤中微生物总量也有提高。

  省农科院负责人表示,黑土肥力长期定位监测试验区建立在哈尔滨典型黑土地上,代表着全省80%多的黑土面积。其管理及耕作制度又是典型的小麦、大豆、玉米轮作方式,又代表着黑土的生产实际情况。目前,这项对东北黑土地具有重大意义的科学试验已申请国家立项,要一直搞下去。

责任编辑: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