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31日电 今年,带岭碧水中华秋沙鸭自然保护区利用电视监控技术,破解中华秋沙鸭孵化之谜,人工养殖成为可能。
中华秋沙鸭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第三纪冰川期残留下来的孑遗物种,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7000万年左右,素有鸟类活化石的美誉,是研究地质变化的活标本。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国际鸟类联合会已将中华秋沙鸭列入濒危物种和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中。
2004年经省政府批准,建立了黑龙江带岭碧水中华秋沙鸭自然保护区。今年,保护区加大了中华秋沙鸭繁殖的研究力度。技术人员从雌雄鸭交尾到雌鸭在树洞产卵,利用现代化电视监控系统,记录分析了孵化全过程,并且同步跟踪记录了小鸭出巢过程、入河时间及在水中生活习性、捕食规律,并揭开了鲜为人知的孵化、出飞、活动习性之谜。同时,他们还把迷途的5只小鸭子带回了保护区进行人工饲养,潜心研究,精心驯养,现已成鸭,从而摸索出中华秋沙鸭繁殖与人工驯养的成功经验,打破了对中华秋沙鸭关于卵的颜色、数量、孵化、出巢等猜测和传说。科学地证明了中华秋沙鸭选巢、孵化、小鸭出飞的自然规律,填补了我国研究中华秋沙鸭孵化过程中无资料、无定论的空白,给中华秋沙鸭后续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人工养殖也成为可能。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