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2日电 “土锅炉”、煤铲子、蜂窝煤……近日,这些和市民阔别了30余年的取暖设施又出现在了哈尔滨市一些居民家中。这些放弃现代化暖气不用的老百姓表示,用“土锅炉”不仅可以省下一大半的供暖费,而且还可以看天烧火,自己调节室内温度。
10月31日上午,记者在哈尔滨市道里区前进路41号的一幢居民楼外看到,从一楼一家住户的阳台窗户上伸出了一个冒着烟的小烟囱,记者随后敲开了这家居民的房门。在厨房里,记者看到一台高约半米的“土锅炉”正烧着热水,锅炉的旁边摆放着一铁盆煤。记者走进方厅,摸了一下与土锅炉相连的暖气,有些烫手。据房主姜先生说,自己家房子有46平方米,每年都要交1000多元的包烧费,可暖气却经常不热。为了今年冬天不再挨冻,他决定不再交热费买供暖公司的“热”了。10月初,他在道里区乡政街市场花200多元钱买了一个“土锅炉”,经过简单施工,与自家已经分户改造完毕的暖气连在了一起。姜先生乐呵呵地说,“用上这‘土锅炉’特别划算,不仅省下一笔供暖费,还可以让屋里想有多热就有多热。”
说起“土锅炉”,家住哈尔滨市南岗区新发小区A06栋10单元7楼1号的陶淑华告诉记者,省钱还能烧得好是“土锅炉”最大的好处。记者在陶淑华家看到,厨房的角落里,摆着一台小锅炉,炉灶里正跳动着通红的火苗。小锅炉与屋内的暖气连在一起,暖气热得烫手。据陶淑华介绍,5年前由于单位哈尔滨重型机械厂不景气,她一直放假在家。近两年她得了肺结核,就再也便没有出去工作,一直在家里照顾87岁的婆婆。她的孩子正在上大学,一家人就靠丈夫在外“站大岗”帮人维修暖气挣钱生活。3年前新发小区进行集中供热后,她家36平方米的房子每年要交1100多元的包烧费,但暖气却烧得非常不好,屋里只有10度左右。前年,听说包烧费还要涨价,一家人连生活费都已经捉襟见肘,更负担不起高额的包烧费。陶淑华和丈夫商量后,花200多元买了一个“土锅炉”,又让附近饭店帮助买些蜂窝煤,开始自己烧煤取暖。她平时还捡一些树枝和煤核烧火,一个冬天下来,只花300多元钱。
哈尔滨市道里区乡政街和道外区南五道街是卖“土锅炉”比较集中的地方。在采访中,一些业户高兴地表示,今年哈尔滨市的“土锅炉”卖得格外好。在乡政街88号附近有10多家黑白铁加工厂,一个个“土锅炉”就摆在门前的人行道上,价格从120元到360元不等。业户张女士对记者说,“土锅炉”最大的好处就是省钱。30多平方米的房子要交1000多元的包烧费,而用“土锅炉”,天天烧得暖气烫手有五六百块钱也足够了。去年一个冬天,她卖了100多台“土锅炉”,而今年才入冬就已经卖了60余台了。听说今年包烧费还要涨价,到时候用“土锅炉”的肯定多,自己又多预备了不少货。
一位在市场上准备购买“土锅炉”的老人感慨地说,随着城市供暖改造工作的推进,“土锅炉”逐渐远离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没想到如今一些市民为了越冬,又在家中支起了“土锅炉”,实在让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