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3年“民心工程”一步跨过15年 300个贫困农户住上砖瓦房
2005-11-07 11:23:31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邱淑琴 蒙辉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哈尔滨11月7日电 在道里区新农镇新立村八里堡屯生活了一辈子的农民赵洪发,自从搬进90平方米的新瓦房后,常指着房前挂着的那块写有“民心工程”的大牌子,对村里的人说:“没有它,我这把老骨头直到闭上眼睛那天也住不上这么好的房子。”

  在道里区像赵洪发这样的困难户共有313户,截至10月1日,全都告别茅草屋,搬进了砖瓦房。政府实施的“民心工程”将农民的住房差距拉近了15年。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家庭年人均收入在500元左右的贫困户,甚至还有的农户根本就没有收入,全靠政府救济。31084户农业户中,有983户农民的生活水平低于全区农村平均值,被政府列入救济对象。

  2003年初,道里区将农民住房问题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要日程。同年3月,一项由政府拨款为农民建房的“民心工程”在5个乡镇开始实施。

  为确保政府的钱花到困难农民身上,让真正困难的农民住上新房子,道里区成立了“民心工程”领导小组,区委书记、区长挂帅,由区民政局组织各乡镇实施,对列入“民心工程”的困难户,采取公示的形式,让农民对照标准互相监督。每年“五一”、“十一”长假,区委领导都要带领乡镇干部到建房现场看落实、把质量、听群众意见,并要求基层干部一定要把“民心工程”办成农民满意工程。确定每年修建住房100栋目标,3年中投资217万元,为42个村的孤老困难户、残疾困难户和回乡的老军人修建住房313栋。

  道里区在实施的“民心工程”中,从农民的长远利益着想,凡是通过“民心工程”解决的住房,最低使用面积不小于40平方米,最大的不超过120平方米。在规划建设上,注重布局合理,造型美观,结构坚固,经济实用,达到30年不落后。

责任编辑: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