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17日电 再过不到半个月,就是第十八个世界艾滋病日了。近日,《黑龙江晨报》的记者来到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采访那些守护在艾滋病患者身边的白衣天使。记者通过朴实无华的表述和一例例生动的事例,描述了守护天使们工作中的繁忙和酸楚。
我是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读完这则报道的。通过这则报道,我对护理艾滋病患者工作中的紧张、繁忙和艰辛有了更详尽的了解,深深感受到护士们对患者细致入微的照顾和关怀,同时也激发了我对这些将青春奉献给患者的白衣天使的崇敬之情。
长期以来,人们对艾滋病是谈虎色变,避之惟恐不及。这固然因为国人有洁身自好的文化背景,却有悖于人文社会的要求。许多有识之士都呼吁社会关爱艾滋病患者,但真正战斗在第一线的战士当属我们这些可爱可敬的艾滋病患者的守护天使。她们成天与艾滋病患者打交道,既是艾滋病患者的救治者,又是患者的保姆、朋友,甚至是心理咨询师。她们每天战斗在抗击艾滋病的最前线,以医护工作者救死扶伤的精神为艾滋病患者默默地奉献着。
众所周知,与艾滋病患者经常进行医疗方面的接触,存在着很大被感染的可能,然而她们却没有抱怨和退缩。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毫不为过地称呼她们为和平年代的战士,是艾滋病患者最可爱的人。
与可能被感染相比,被社会误解,给这些守护天使们带来的痛楚则更为直接。仅是因为社会分工不同,她们承担着更多其他工作岗位所没有的辛苦。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能够在这一岗位坚持下来的工作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奉献精神。与其他行业的奉献者相比,她们承受的压力更大,那种被别人隔绝和孤立的感觉是常人所难以承受的,但她们却顽强地挺过来了,这非常值得我们尊敬,也更需要我们去理解和支持。
我们要向这些艾滋病患者的守护天使们致敬,向她们那种将自己全部的爱都奉献给艾滋病患者的崇高品质致敬;向她们那种无怨无悔,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的敬业精神致敬;向她们战斗在“抗艾”第一线的大无畏精神致敬。
我们每一位普通百姓都要从自身做起,在掌握艾滋病基本防治知识的基础上,摈弃对艾滋病的错误认识和偏见,用心感受这些艾滋病患者守护天使们的可爱可敬之处,给她们以更多的关怀和理解,与她们一道,共同面对艾滋病这一沉重的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