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25日电 成都商报:信赖比依赖更可靠
哈尔滨的停水事件震惊全国,这已经不再只是一个城市的难题,在关注事件的发展时,很多人难免都有这样的疑问:要是我们居住的城市遇到这样的事情,政府会怎么做?市民该怎么做?
随着社会发展和城市化的进展,物质文明越来越发达,但对于水电气这几种基本生活资源的使用,人类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偶尔停一天电、停半天水、停几个小时的气,都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方便:住电梯公寓的要一层层爬楼、电器设备全部停摆、无法做饭只有去饭馆、洗澡上厕所更是大问题……城市化越发达,现代化程度越高,人类对其的依赖程度就越高,而在缺失它们的时候,承受力也越来越低。
这种依赖,最终都落在政府身上。作为这些基本生活资源和公共服务的主要提供者,政府在这方面的投入程度决定着受益人群的多寡,而经营和管理能力则决定服务质量。为最大多数的市民提供安全稳定的基本生活资源,是政府的基本职能,更是职责所在。
因为水电气关乎千家万户的生存状况,公众对其的依赖越来越强,政府的压力相应也越来越大。如果政府不能有效应对这种压力,公众的依赖就会受到伤害,从而产生对政府的不信任感。
最终的目标应该是将公众的依赖变为对政府的信赖。哈尔滨市的停水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由于初期向社会发布了错误的信息,引发了全城的恐慌,甚至还出现了地震的谣言。在面对城市主水源被污染这个如此重大的事件时,绝不是哪一个政府或部门就能够独力承担的,它需要全市公众的理解支持与分担。
事实证明,哈尔滨市政府公布了实情后,市民表现出了极大的支持,积极行动起来解决问题。因此,对政府的信赖,一方面应建立在透明公开的信息沟通渠道之上,另一方面,则是要通过切实有效的管理手段来体现。市民可以容忍一时的生活不便,但对基本生活资源的这种依赖,只有建立在对政府充分信赖的基础上才能得以保全。
昨日,一位哈尔滨的市民在网上如此留言:“我们能够和我们的城市承担一切,一起渡过各种难关,但我们需要知情权。继续关注事态的发展,我和我的城市一起度过停水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