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8日电 根据哈尔滨市委、市政府部署,11月1日至11月30日,市建委、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新晚报》联合牵头开展了2006年城市建设人民建议征集活动。从近7000条人民建议整体情况看,市民所提建议范围广、内容多、项目实,基本围绕六大方面城建内容提出。从建议的范围看,既有江南城市中心区,也有江北新行政区,几乎涵盖了整个城区;从建议内容看,既有牵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项目,也有贴近群众生活的区域工程。为便于市民及时了解情况,现将符合规划、意见集中的建议摘登如下:
应急供水工程受关注
基础设施大项目方面建议587条。主要集中在城市大交通、供水及生态治理项目上,其中城市大交通项目包括城市三环路、轨道交通一期工程、道外二十道街跨松花江大桥工程等;供水项目包括磨盘山供水工程、城市应急供水工程;生态治理项目包括何家沟、天恒山综合改造等。
打通断头路建议较多
城市路网方面建议1972条。建议主要集中在打通“断头路”、拓宽改造“卡脖路、搓板路”、建设立交桥、架设人行天桥或地下过街通道以及建设交通智能化系统等方面。其中:一是打通“断头路”。包括南勋街、科研街、通乡街、大成街、齿轮路、保健路、红旗大街、华山路、泰山路等断头街路,形成完整的区域路网体系。二是建议拓宽改造“卡脖路、搓板路”。包括柳树街、安发街、民众街、抚顺街、民安街、建国街、文政街等道路的拓宽改造。三是建议加快立交桥建设。包括和兴路文昌街立交桥、松北大道立交桥、松北泄洪桥、哈阿立交桥、机场路立交桥、学府路立交桥、公滨立交桥等。四是建议增加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项目。在友谊路与中央大街交叉口、红旗家具城门前、文景街与文政街等位置建人行过街设施,保证行人安全和交通畅通;五是交通智能化系统建设。市民建议在民益街、长江路、花园街、文昌街等信号灯多、交通流量大的主干街路上建设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提高现有道路的通行能力。
治污和庭院绿化呼声高
生态环境方面建议983条。建议主要集中在治污和绿化两大方面。治污方面主要包括文昌、群力、呼兰、污水处理厂建设,沿江泵站新建及改造工程等;建设松北垃圾焚烧发电处理场,续建向阳垃圾处理厂、建设废旧物品分拣中心等;建设西南部供热、道里集中供热续建、道外滨江热电、动力热电及哈东、群力、松北等集中供热工程等,改造老化供热管网。城市绿化方面,一是加大老城区绿化,对旧式庭院进行绿化改造;二是城市重点部位的绿化,包括沿江、沿河、沿沟、沿铁路线及二环路等主干街路两侧绿化;建设防风固沙林、环城林等;三是机场路等出城口及迎宾道的绿化景观带建设;四是大型绿地公园建设,包括太阳岛风景区、天恒山、松北湿地、平房公园等区域的集中大绿化。
保护城市旧址成共识
市容市貌方面建议1656条。一是特色景观建设项目,建议主要集中在松花江南岸风景长廊的升级续建、综合整治兆麟街区、机场路周边整治、改造博物馆地区、索菲亚教堂广场改造、花园街俄罗斯风情园、文庙地区整治、萧红故居改造、教堂建筑的保护、道外中华巴洛克风情区、高丽风情街扩建、“731”遗址的保护与开发、延伸果戈里大街、原各国驻哈领事馆建筑的维护,在沿江和城市公园辟建著名音乐家雕像、建设抗联英雄广场、打造抗联旅游街、建设国际国内名人赞美哈尔滨的诗歌墙等。二是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主要包括铁路沿线整治,拆除市区内闲置杆体,清理新建楼房和道路旁边开发遗留工棚、私建滥建的平房,整治早期开发的居民小区庭院环境,加强无灯街路灯安装,拆除居民区内弃用锅炉房储煤棚、增建公厕,交通信号调整和增设,立交桥下环境治理,迁移机动车道上遗留的大树,继续实施市区土路改造、背街巷道改造及人行道铺装等。
关心公用事业的发展
公用设施方面建议789条。主要集中在供排水、燃气及公交等项目上。其中,供排水项目主要包括利用西泉眼水库建立应急供水系统、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地下水资源综合利用、中水回用等工程;燃气项目包括,改造老燃气管网,建设松北、群力等供气系统,推进燃气普及工程;公交设施建设包括按城市建设情况及市民需要增设或调整公交线路,大力发展郊区公交,加大松北、呼兰公交设施建设,统一全市出租汽车颜色等。
呼吁加快危棚房改造
住宅建设方面建议516条。包括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旧城区改造主要集中在南岗白家堡地区、动力小西屯、任家屯改造,道外太平大街、南直路周边危棚房改造、市区烂尾楼改造,香坊区横道街周边危棚房改造,道里顾乡地区、何家沟两侧危棚房等;新区建设主要包括哈东、群力、哈西、松北、呼兰利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