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荣在1961年芬兰赫尔辛基举行的速滑世锦赛上。 刘凤荣提供
上个世纪60年代,由于国家速滑队成绩显赫,时任国家体委主任贺龙曾几次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见他们,全国还掀起向速滑队学习的热潮。
刘凤荣:今年68岁,出生于山东省武城县,6岁时随父母闯关东来到哈尔滨。18岁时开始学滑冰,两年之后正式参加比赛。曾多次获得全国冠军,并多次打破全国纪录。8次代表国家出征速滑世锦赛,两次获得全能第四名,这是上世纪60年代中国女选手在这个项目上获得的最好成绩。1973年之后,先后担任省体委副主任和省体育总会副主席。
说到黑龙江日报(以下简称省报),刘凤荣有很多话要说。
上个世纪60年代,我国只有游泳、乒乓球、举重和速滑等项目的选手有机会出国参赛。由于国家速滑队成绩显赫,时任国家体委主任贺龙曾几次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见他们,全国还掀起向速滑队学习的热潮。当时本报在显著位置刊登了这些消息。
“当时的省报我曾珍藏起来,有时间就拿出来看看,激动心情油然而生”。
在刘凤荣当运动员的日子里,她与本报的几名记者建立了深厚友谊,成为要好朋友。
记者说起“省报记者为速滑队送饺子”的故事。她兴奋地说,有这事。
那是1963年春节前夕,当时刘凤荣与队友在牡丹江市训练,正在那里采访的本报两名记者,看到他们春节前还坚持在冰天雪地训练很受感动。于是,在驻地附近的饭店买了一些饺子送到了训练场。
“当时看到那热气腾腾散发着诱人香味的饺子时,我和我的队友都被感动了”,刘凤荣说,“当时的心情很难用语言表达。”
1973年,刘凤荣担任了省体委副主任,分管冬季项目。她与本报记者依然保持热线联系,在做一些重大决策时,她总要听听记者的意见。
1988年春天,我省队在全国首届青少年冬运会上,成绩不及老对手吉林队,引起较大震动。此时,刘凤荣站出来主动承担责任,在省体委领导班子上作了深刻检讨,并邀请省城主要新闻单位记者参加座谈会,虚心听取与会者的意见。
在她任职期间举行的三届全国冬运会上,我省健儿均保持强势。
刘凤荣56岁那年,因为工作需要改任省体育总会副主席,主管群众体育工作。她虚心请本报记者等献计献策,以完善她心中蓝图。
在她任职期间,从基础抓起,先后组建了钓鱼、健身操、台球和网球等10余个协会,先后组织了数十场比赛,活跃了群众业余文化体育生活。
她从一名学生转为运动员;从运动员转为领导干部;再从抓竞技体育转为抓群众体育,每一次转型都如此生动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