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10日电“抱柴做饭烟熏眼,粪水蚊蝇满庭院”——昔日黑龙江省农村的一些落后状况,如今正随着新型农村能源建设的步伐而改变。通过推广集多项农村能源技术和生态农业技术于一体的农村能源生态致富模式,我省已有9000农户率先尝试循环经济,过上了家居温暖清洁、庭院经济高效、农业生产无害的现代生活。
望奎县望奎镇红五村农民杜文友,通过建设“四位一体”(温室、猪舍、沼气池、厕所)农村能源生态致富模式,既用上了清洁的沼气能源和卫生厕所,又通过施用沼液、沼渣等高效有机肥,提高了蔬菜产量和品质,还利用温室养猪,增加了出栏茬次。同时,新能源还节省做饭、照明支出300元,减少化肥、农药支出480元。据穆棱、讷河等县市调查。利用沼液进行水稻浸种,沼渣做底肥,单产可提高6%-12%;施用沼肥生产蔬菜可提高产量20%-30%,而且产品外观美、口感好。
桦川县苏家店镇中安村农民郭景芳、肇东市海城乡海城村农民孙长华,通过应用太阳能猪舍和先进的饲养技术,既解决了单纯种粮效益低,致富途径狭窄的问题,还有效解决了冬季劳动力剩余问题。他们仅用60平方米暖圈养猪,一年平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农村新能源的应用,不但使农业生产更加高效,还大大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使农民的家居环境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彻底改变。
黑龙江省农村取暖基本上是靠烧柴火、扒火盆、烧火炕或烧炉子。一般家庭一个冬季大约要烧柴10~12吨、烧煤约3-5吨,花费约干元。在讷河市长发镇丰收学校、老莱镇晨光村及望奎县望奎镇红五村,记者了解到,充分利用自然光能的太阳房技术,使每天烧柴或烧煤数量比普通民宅下降20%-30%;而室内温度却比以往更高。住宽敞明亮的太阳房、睡节能炕、烧沼气做饭、用燃池采暖——新式采暖和精细用能方式的转变,净化了卫生环境,减轻了劳动强度,降低了人畜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