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19日电 用做药的标准加工米,是葵花阳光米业的质量标准;而一定要保护五常大米这一“中国名牌”的高贵身价,则是总经理关彦斌的最高追求。
今年春天,葵花药业抱着整合五常大米,改变散兵游勇式的落后生产模式,使五常大米真正成为支柱产业的初衷,基于多年商海搏击的成功实践,黑龙江葵花药业总经理关彦斌决定投资3000万元建立葵花阳光精制米业有限公司,构建“龙头加基地”的产业化生产模式。葵花阳光米业的第一个举动就是投资100万元建立水稻研究所,黑龙江省著名水稻专家、副研究员肖青玉为所长,具有中、高级职称的6位水稻专家为科研人员,进行水稻优良品种的筛选和繁育,今年共进行了38个品种的试验,到秋季经初步鉴定已筛选出11个苗头性优质品种在下年筛选试验,其中不乏三五个有稳定特性的重点试验品种。
葵花阳光米业在五常民乐乡建立优质水稻种植基地,辐射2万亩,专种优质品种“五优稻一号(93-8)”。年初与农户签订单,执行统一的水稻种植生产标准,统一供种,统一使用药、肥,专家现场进行技术指导,秋季水稻抽穗时逐地块实地验收,秋收时现场监收监打。保证了优质水稻的品种纯,质量好,无一掺假。既保证了米业公司优质大米生产的原料供应,又能带动农民致富,从而建立起稳固的利益共同体。葵花药业以高于本地市场价格收购订单内水稻,使稻农每亩多收入150-200元,每户平均增收2000元以上。真正带动了农户致富。
葵花阳光米业实施精品战略,提出要把五常大米做好、做精、做出产业的目标。要做出五常大米的精品,在市场上卖出五常优质米的身价,决不在市场上打价格战。关彦斌认为:大米品质好了,消费者吃在嘴里,满意在心里,虽然价格高一点,也会认为物有所值,要像做药那样做大米产业,一定要保护中国名牌的高贵身价。以次充好、倾销压价,是给名牌产品抹黑。由此,今秋葵花阳光米业确定了以生态米、特供米等特优米为骨架,高、中、低不同档次、不同包装形式的优质大米产品结构,满足了不同市场、不同消费层次、不同消费对象的需要。投产以来,求购者纷至沓来,产品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