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王巨禄:农业产业化是解决“三农”问题必由之路
2005-12-21 08:00:48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王雪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21日电 20日,就加快推进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问题,黑龙江省政协举行常委专题座谈会。省政协主席王巨禄在会上强调,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突出强调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党中央顺应时代潮流,着眼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要充分认识这—决策的重大意义和对我省发展所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充分认识农业产业化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支撑地位,充分认识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对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推动作用,努力为加快农业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献计出力。

  会议由省政协副主席曹广亮主持,副主席欧阳吟、刘文泮、迟建福、张树平、王涛志、陈述涛、梁荣欣、何小平及秘书长白树清出席会议。

  王巨禄强调,中央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从经济学角度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扩大消费需求,开拓农村市场,拉动整个经济增长的根本出路。从政治学角度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集中体现,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和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需求。从社会学角度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城乡关系的战略步骤。

  落实中央的这一重大决策,将会使更多的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向农业领域和农村建设方面流动;将会激发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进一步把热情和力量凝聚到农业发展上;将会使长期困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三农”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这对于我们这个农业大省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遇。机遇就是财富,机遇就是力量,机遇就是跨越式发展。要深刻认识机遇,及时抢抓机遇,充分用好机遇,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解决各种重点疑难问题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王巨禄强调,现在农村最大的问题是农民没钱花和劳动力过剩没活干。产业化是解决这两个问题的重要途径。产业化有利于解决干家万户的分散经营与干变万化的大市场的矛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有利于发展专业化生产,提高农业工业化程度;有利于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使农民在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中稳定增加收入;有利于促进城乡结合,加速农村城市化步伐。农村实行家庭承包制是农业生产力的重大解放,是广大农民解决温饱的决定性举措;在家庭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实行农业产业化,则是农村经营体制迈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又一次深刻变革,是在更高层次上对生产力的又一次大解放,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新的领域找到了发挥优越性的空间,是广大农民牲解决温饱之后走向致富奔小康的必由之路。

  王巨禄强调,不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就创造不出品牌,不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就没有市场竞争力。要把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来抓,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扩大商品量,增加附加值,高标准、高起点地谋划龙头企业的发展。要按市场经济和产业化的要求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产业化要求必须打破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状况,集中力量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这决定了我们必须由追求“大而全”、“小而全”,向追求种养加一条龙、“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转变;产业化要求必须摒除条块分割、地域封锁、城乡隔离的弊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发展,这决定了我们必须由自成体系、封闭发展,向联合开发、开放开发的思路转变,产业化要求必须扭转社会再生产各环节脱节运行的局面,按社会化大生产的方式组织生产和经营,这决定了我们必须由单纯的就农抓农、就工抓工、就商抓商,向农工商、产加销一体化的思路转变;产业化要求必须跳出产品经济的局限,以效益最大化为基本原则,这决定了我们必须由单纯依靠行政手段推动工作,向主要以利益为纽带和以法律为约束来调整各种利益群体关系的思路转变。只有按产业化要求调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思路,才能赢得驾驭农村经济全局的主动权。

  王巨禄强调,各级政协组织及广大政协委员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展全面的调查研究,提出更多、更全面、更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会上,迟建福做了总结讲话。他强调,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在于在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省农委主任李嵘通报了我省产业化发展情况。十八位政协常委、委员和专家学者在会上作了专题发言。

责任编辑: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