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巴彦县"绿色生猪"壮大畜牧业 成为"龙江生猪第一县"
2005-12-21 11:01:50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田彦波 宋玉环 马少忠 陈猛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21日电 巴彦县土地肥沃,年产大约50万吨玉米,20万吨大豆,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是粮多并没有带来富裕,反而一度成为了“包袱”。三年前巴彦县调整了发展思路,把畜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作为本县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提出“以牧养农、以牧补农、粮牧换位”。经过三年发展,巴彦县的畜牧业占据了半壁江山。而畜牧业这半壁江山中,份额最大的就是绿色生猪产业。

  观点

  巴彦县县委书记何信:巴彦生猪产业的壮大,是我们反弹琵琶,从发展工业着手,带动起来的,这让我们更加坚信了:农业大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积极培育优势产业,在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上求突破。

  巴彦县县长马旦曰:巴彦的发展目标是由产粮大县向畜产品大县、由工业弱县向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强县过渡,这种过渡离不开当地的资源优势。

  “龙头”带动产销不愁

  任何一个产业的崛起都离不开龙头企业的牵动,巴彦生猪从小打小闹到闻名全国,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从前年开始,巴彦县委书记、县长率队,几下省城、山东、四川,优惠的政策、诚挚的感情、庄重的承诺,使一批生猪屠宰加工企业相继落户巴彦。

  金锣集团兴隆分公司共投资8000万元建厂,满负荷生产,年可加工生猪150万头。今年尽管只能加工120万头,但其主要产品分割肉已远销至北京、上海等十多个省市,年创产值4亿元,实现利税1000多万元,更可喜的是它拉动4万个农户养猪,使巴彦养猪业上了一个大台阶。随后,他们成立了生猪养殖协会,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当时农户提出了生猪三难养:害怕疫情不敢养;缺乏资金不能养;不懂技术不会养。为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巴彦县农村信用联社、县保险公司、县畜牧局3个部门联合对生猪养殖开展贷款、保险、防疫三位一体的服务,此举调动了农民养猪的积极性,现在全县已发展标准化绿色生猪养殖场近百家、一条街552个、专业村38个、专业养殖户45852户。

  创品牌人均增收一千五

  巴彦县发展绿色生猪产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一方面,生态环境良好。境内和域外20公里范围内工业多为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和以自然资源开采为主的中小型露天矿开采企业,因此无工业污染源,无工业废渣,无水和空气污染;县内季节性河流的上游多发源于本县东部半山区,河流无污染;由于多年来一直推行低毒农药防治病虫害技术,土壤和粮食中农药残留量低,适合生产绿色食品。另一方面,饲养有基础———家家户户形成了养猪增收的产业习惯,并且有娴熟的饲养技术和很强的饲养积极性;饲料有保障———全县年产无公害玉米5亿公斤以上,大豆3亿多公斤;市场有信誉———巴彦的瘦肉型商品猪早已叫响。

  巴彦县巴彦港镇农民李少杰养绿色生猪多年了,他们村养猪户不少,但前些年都养普通猪,销售时别人每公斤卖7.10元,他却卖7.70元,每头猪至少多赚100元,而且销路有保证,从不赔钱。从去年开始全村130多户都学着他养起了“绿色猪”。

  陪同采访的县畜牧局干部算了一笔账,100元不算大数目,但它是纯效益;头数多了,数字便大得惊人。1头100元,百万头就是1亿元!

  效益的驱动,绿色生猪养殖很快在巴彦铺开。华山养殖场36岁的女场主刘永慧来自县城,她搞过商场,开过药店,倒过服装,销过粮食,如今把多年积蓄的100多万元全都“砸”进了养猪业,她觉得养“绿色猪”保险。她的养殖场一年出栏2000多头仔猪,育肥“绿色猪”1000多头。

  巴彦一跃成为全省生猪生产第一县,今年发展A级绿色食品生猪基地养殖场10处,年出栏A级绿色食品生猪商品量10万头,无公害绿色食品生猪养殖户达3万户,出栏商品猪90万头,无公害、绿色生猪年饲养量已经发展到100万头,占总量的60%以上,仅此一项,今年人均增收就超过1500元。

  做大绿色生猪产业链

  巴彦的猪很“幸福”,很多猪住的是红砖铁瓦房,喝的是自来水,吃的是绿色料,睡的是木板床,有的还能按时听音乐。巴彦猪是有“谱系”的,即在五代之内不得有近亲繁殖。每头猪都有档案。

  去年8月,三位丹麦养猪专家悄悄赶到巴彦,他们想证实一下,哈尔滨大超市里“巴彦专柜”上摆的“巴彦猪肉”,真的是还相对落后的中国农民自产的吗?作为出口量占世界23%份额的生猪王国权威人士,他们在中国北方普通农民的猪舍旁,脸上满是讶异的神色。他们有三个没想到:饲养条件的先进、养殖技术的先进、生猪品种的先进。

  中秋时节,美国普渡大学终身教授、养猪专家巴特哈墨先生在巴彦县进行了为期4天的考察。在红光乡举安种猪场,他认真考察了猪的繁育、饲养、防疫过程,竖起了大拇指说:“你们这里的养猪技术和我们美国不相上下。”

  发展绿色生猪必须从仔猪抓起。丰乐养猪场的曾庆山已有18年的养猪历史,近年开始养殖绿色生猪。去年他又“扩张”了,投资25万元新建两栋猪舍,建成了8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养猪场,除了饲养近千头种猪外,年出栏绿色生猪超过5000头。这还不够,为完成与儿童公园早市、道外肉联加工厂等签订的10000头绿色生猪长期供求合同,他还将猪场申请成了美国温洛克绿色生猪养殖基地,发展为巴彦县生猪产业集团公司,有75个养猪大户加入了这个集团公司,走上了捆绑发展连锁经营的新路子。巴彦·山东金锣兴隆分公司生产车间。

责任编辑:朱丹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