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25日电 “绿乐尔”称只拖欠奶站送奶款,而奶站负责人神秘消失,那么500多户奶农该向谁去追讨奶款呢?随着“‘绿乐尔’拖欠奶款”事件调查深入,送奶市场上近年出现并不断发展壮大的“二道贩子”成为人们关注焦点。“二道贩子”与乳品公司是买卖关系,他们打着大乳品企业的旗号收奶赚取差价。而一旦发生风险就卷款而逃。最终利益受损的还是奶农。
奶农杨世强告诉记者,除了臧春龙欠自己奶款外,他还曾被另一个奶站骗过。去年秋收时,村里设了一个奶站,收奶之初奶站承诺奶资一天一结。可半个月后,奶站以资金紧张为由,改成一个月发一次奶款。这家奶站收了两个多月的生牛奶后,负责人就突然失踪了。杨世强无可奈何地说,目前,市场上很多都是个人设立的奶站,鲜奶不卖给他们,就只能倒掉。而卖给“二道贩子”,就等于伸出脖子挨“宰”。
在“500多户奶农被拖欠奶款”事件中,“绿乐尔”方面反复强调,公司和臧春龙只是买卖关系,按照他们的说法,臧春龙是个“二道贩子”。奶农刘晓民表示,2002年,臧春龙的奶站设立之初,给奶农制作统一“绿乐尔”胸卡,一些送奶点挂有“绿乐尔”的招牌。奶农相信“绿乐尔”的品牌,就纷纷把奶送到这里。现在奶站突然“消失”,“绿乐尔”却不管了,这叫奶农怎么办?
据业内人士称,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各大乳品加工企业为了争夺奶源,除了直接设立鲜奶收购站外,还在各地大量设立个人代理收购站。代理收购站收到奶后加价送给乳品公司,他们在中间赚取差价。这些代理收购站就成了“二道贩子”。“二道贩子”与那些乳品公司正式设立的奶站不同。他们与乳品公司是买卖关系,公司不对奶站设备等进行投资。他们大多打着大乳品企业的旗号,提供各种便利,吸引奶农送奶。但是由于乳品企业与“二道贩子”购销关系比较脆弱,一旦出现风险,他们就会置奶农的利益于不顾一走了之。近年来,“二道贩子”携奶资逃匿事件屡屡发生。
黑龙江省奶业协会秘书长王存国认为,去年12月份,我省出台了《黑龙江省奶业条例》,省奶业协会负责提供全省统一的生牛奶购销合同样式文本,要求奶农在给奶站送奶时,为了保障自己利益不受侵害,必须和乳品企业签定购销合同,这样无论对奶农还是企业都有了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