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爬上高坡已望顶 林甸以科学发展观抓农业纪实
2005-12-26 14:15:59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王贵东 武从端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26日电 题:爬上高坡已望顶林甸以科学发展观抓农业纪实

  林甸农业,如爬高坡。

  2001年时,全县农业生产总值和人均纯收入在全省66个县中列第64位。

  2004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1.2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21元,位序升至第48位。

  2005年,农业总产值达到13.13亿元,人均收入3044元。

  经过4年的拼搏努力,林甸农业终于爬上高坡,已望峰顶!用工业化思路谋划农业

  “老邱家哥儿四个,种马铃薯发家了!”一些农民羡慕的说。

  邱志文在哥四个中是领头的。每个人都种了200多亩,连成一片近千亩。

  林甸镇东发村,以前农民很少种马铃薯。自从碧港公司被引进林甸后,种马铃薯的农民越来越多了。碧港公司专门以加工马铃薯为主,由于原料有保证,由7000吨的加工能力扩大到3万吨。它的主要产品马铃薯淀粉加工能力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同时又开发了粉丝、精粉、五谷面等系列产品。今年,碧港公司同林甸农民签了10万多亩的马铃薯订单。碧港公司副经理代景林说,每亩地产马铃薯2至3吨,每公斤保护价为0.34元,每亩地可收入700到900元,比种玉米多收入200到300元,所以,农民的积极性十分高。

  东发村原先就邱家哥四个种,左邻右舍的农民们一看:“种这玩意,中!”就齐呼啦地都跟着种上了。2001年时,碧港公司因原料不足,只加工马铃薯3万吨左右,去年,加工了约14万吨,今年可加工20多万吨。

  林甸县就是这样,坚持用工业化的思路谋划农业,紧紧围绕碧港、日月星、海达等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一体化运行机制。龙头企业带动基地种植面积达8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2%。

  日月星集团则以林甸优质大豆为主要原料,生产蛋白饮料和蛋白粉,产品供不应求。它的生产带动了林甸大豆的种植,由原先的每年种植20万亩左右,猛增到现在的35万亩。附加值高,3吨大豆主原料可生产1吨蛋白粉,3吨大豆约6000多元,而1吨蛋白粉则要卖到5万多元。如今,日月星已在新加坡挂牌上市,融资1.76亿元,扣除成本拿回约1.3亿,全部又投入到企业的发展上,又可带动大豆种植上新台阶。

  海达纸业,使农民的稻秸和麦秸派上了大用场。原先用于烧火或烂在地里的东西变成了宝贝。去年,农民的麦秸稻秸卖到了100元一吨。

  年产5000吨白酒项目尚未完工,农民的玉米芯就已成了香馍馍。

  项目拉动,龙头企业带动,使林甸大豆、马铃薯两个产业化链条基本形成,成了拉动经济发展的支柱力量。

  “推进‘农转牧’战略坚定不移”

  宋振丰是三合乡建新村的养牛大户,一共养了66头奶牛,其中有16头澳牛,其余都是改良牛。如今,类似宋振丰的养牛大户在林甸有很多。牛发展了,引来了许多奶企业。龙丹、蒙牛、伊利纷至沓来,他们都看中了林甸的牛资源。奶企业肥了养牛人,宋振丰说:“自从伊利进了林甸,养牛户发财更有保障了。”问他一年赚多少?他笑了:“二十来万吧。”

  县委、县政府利用资源优势,把条件最优越的伊利集团引进了林甸,日加工鲜奶400吨。从而更拉动了奶牛业的快速发展。奶牛由2002年的近3万头发展到去年的5.7万头,到今年年底,可望实现6.5万头。

  肉牛也随着奶牛的增加而增加,今年全县肉牛存栏可达到4万头。

  “抓大不忘抓小”。林甸县抓高牧业时始终是多手抓,手手硬。今年生猪存栏约18万头,家禽230万只。实现牧业产值7.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7.1%,跻身全省牧业四强县之一。

  牧业的发展拉动了农业的发展,有效地调整了农业种植结构。多年来,领导为种植结构调整很头疼,农民为种什么也很伤神。调整来调整去,总也调不到高效益的位置上去。通过发展畜牧业,种植结构调整一点不费劲了,如今的粮经饲比例是3:3:4。农民的玉米再也不愁卖了。并形成了宏伟乡永丰村的瓦盆窑杂粮市场,年销售粮食5万多吨,占全县粮食商品总量的三分之一。

  今年,全县种植饲草饲料50多万亩,其中青贮玉米10万亩,青贮量可达35万吨。

  “打绿色牌,走特色路”

  “白菜屯”。走进林甸,一问“白菜屯”,没有不知道的。甚至有人会提醒你:“你去白菜屯千万要小心,别掉进菜窖里。”

  宏伟乡宏伟村五屯是远近闻名的特色农业“白菜屯”。全屯耕地5000亩,4000亩用于种白菜。秋天把白菜用窖贮起来,冬天卖出去,白菜的身价一下就提高几倍。全屯120户家家房前屋后竟有400多个贮菜窖。今年白菜产量约2000万公斤,可增收400多万元。目前,白菜屯十分热闹,天天大车小辆来拉白菜,大庆市场自不必说,连哈尔滨、长春、海拉尔、沈阳的客商都来了。乐得小屯人直说:“大白菜简直成了我们的金叶菜了。”

  在抓农业生产中,林甸县把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当做农业发展的一项大事来抓,不断推出新的举措,加大基础建设的投入力量,使绿色、特色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今年绿色种植面积约48万亩,占粮食种植面积的66%。无公害食品约13万亩,绿色A级食品由5个品种上升至13个。辟建了12个国家级绿色种植园区,有8个系列197个品种,从而形成了林甸农业的绿色、特色种植优势。

  黎明乡五家子屯的“五家子香瓜”已形成了品牌,如今已有了8个品种。全屯70户家家种香瓜。今年种了700亩,一上市每公斤达7元。仅此一项,全屯户均增收6000元。三合乡南岗村的“五彩米”,也成了气候,今年全村种植2000多亩,每公斤5元钱,销路极好,全村可增收200万元。

  除此而外,林甸农业的打工经济也取得了成效,转移农村劳动力约1.8万人,实现劳务收入近亿元。营林、造林,草原休、禁牧工作也得到了强有力的推进。水源工程、基础工程、旱涝保收工程也进一步加强,都为农业的爬坡提供了可靠保证。

责任编辑:朱丹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