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模糊合同让保姆难讨工钱
2005-12-29 09:15:55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王冬梅 邹慧颖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哈尔滨12月29日电 近日,记者从哈市各级法院了解到,一直处于弱势地位的保姆不再息事宁人,为了讨要工钱,纷纷将雇主告上法庭。据家政服务的业内人士介绍,保姆被无端克扣工钱屡见不鲜,有20%的保姆曾有过类似遭遇。经过深入采访,记者了解到,此类纠纷大部分起因都是合同服务范围不明晰、雇主资料不翔实、服务标准无界定……这些合同中存在的模糊点都为保姆日后讨要工钱埋下隐患。

  “照顾”一词起争执

  赵先生的母亲今年80岁,自己一个人居住,他担心母亲没人照顾,于是在中介公司找到了保姆晓岚,双方合同约定,保姆在老人家居住,照顾老人,料理日常家务,月收入600元。

  3个月过去了,保姆和老人相处得一直很融洽。然而,一次意外,打破了宁静。不久前,晓岚正在卫生间洗衣服,突然听到卧室有声响,进屋一看,吓坏了晓岚。原来老人被东西绊倒,重重地摔倒。

  赵先生闻讯赶来,质问晓岚为何没有照顾好母亲,不但决定不支付晓岚当月工资,还要求晓岚进行赔偿。晓岚也一肚子委屈,她认为,自己当时是在为老人洗衣服,也是在为老人服务,自己毕竟没有分身术,况且老人有自理能力。为此,双方争执不下,并打算到法院解决。

  律师指出,由于当时合同约定的是照顾老人,而“照顾”一词本身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其界定很不清楚,服务范围也不明确。例如,对于有自理能力的老人,保姆应该如何照顾;对于半自理能力的老人应该如何照顾;对于无自理能力的老人,保姆又该如何服务。诸如此类问题,都应该在合同中进行详细规定,或者在补充条款里进行说明,以避免日后发生纠纷。

  雇主、受益人互踢“皮球”

  眼看一个月的合同就要到期了,保姆孟大姐满心欢喜地等待雇主给工钱。然而,雇主却推三阻四,最后孟大姐竟被当成“皮球”踢来踢去。

  当初,是王女士与孟大姐签订用工合同,服务对象是其婆婆。孟大姐履行了服务的义务后,王女士的婆婆却不肯支付工钱,让孟大姐找媳妇要。按照老人的吩咐,孟大姐拨打了王女士留在合同上的电话号码,竟然是空号。接下来,孟大姐又按照王女士身份证的地址前去寻找,仍然未果。无奈之下,孟大姐又找到王女士的婆婆,询问王女士的详细地址或者电话号码。然而,却被拒绝。无奈之下,孟大姐决定将王女士的婆婆告上法庭,要求支付工钱。

  律师称,从法律上讲,王女士的婆婆作为受益人,应承担连带责任,支付工钱。但是如果当时在签订合同时,孟大姐如果能核实好雇主的身份,签订一份“明晰”的合同,就能减少这些不必要的麻烦。律师指出,目前多数居民的身份证都是很久以前签发的,因此身份证标明的地址通常和实际地址不符。律师建议,保姆在签订合同的同时,应该由中介公司或者是保姆个人详细核实雇主的身份,除了身份证之外,还应该核实现住址、工作单位,以及电话等详细信息。

  “十大罪状”工钱扣光

  兰兰做保姆3年多了,她说:“被克扣工钱是常事,如果差得少我都不会计较,反正胳膊拧不过大腿。但是,最近的一次,实在是太气人了。”

  兰兰告诉记者:“我为用户服务了一个月,他们全家人平时什么也不说,等到该发工钱时,竟然拿出了一个小本子,按照他们认为的服务标准,记录了我服务中的‘10大罪状’,例如,×月×日,有几个碗没刷干净;×月×日,没有擦地板……经过他们全家人一算,我几乎不用开工资了。”而雇主对此另执一词:“当时合同约定了,她需要做一般家务,但是她恰恰连这种最简单的家务都没做好,难道我还不能扣她钱吗?”为此,双方僵持不下。

  律师指出,服务标准的不细化,往往是保姆在索要工资时最大的障碍。由于这种标准模糊,雇主通常按照自己认为的服务标准来要求保姆。因此,律师建议,为了减少此类纠纷,可以将家务内容细化,比如一般家务都包括什么内容,保姆的服务应该达到什么底线要求。最后,律师提醒,一份健全的合同,不但可以让保姆有理有据地讨要工钱,还可以保障雇佣双方的权益,所以中介机构以及雇佣双方一定不要怕麻烦,合同越细化,纠纷就会越少。

  

责任编辑:朱丹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