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12月31日电 近日,一些市民连续接到商家打折促销电话和邮寄的宣传广告,有些人还接到类似的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得到这些“点名道姓”商业信息的市民提出疑问,商家是怎么知道自己个人资料的?
在机关工作的王女士说,她在24日接到一封信,是一家房地产公司的楼盘销售宣传单,信封上面准确写着她的工作单位、通信地址、邮编、姓名。她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26日又有一封装有百货公司年末酬宾入场券的信寄来,上面同样清楚地写着她的个人资料。当天下午,她的手机还接到一家通讯公司的电话,业务员向她推销一种话费套餐。王女士弄不明白,这些商家是怎么准确掌握她的个人资料的。据了解,最近有很多市民都遇到类似形式的推销,涉及的商品五花八门,一些商家连续通过信件、电话、电子邮件等形式推销楼盘、婴儿用品、药品、生活用品,这些推销扰乱了市民的正常生活。
据了解,由于商业竞争日趋激烈,消费者个人资料已经成为商家争夺用户的商业资源,一些商家通过各种渠道搜寻个人资料,有时还互相买卖这些信息。一名销售孕婴用品的老板告诉记者,靠消费者自己上门购买是不够的,他都是主动出击向特定消费群推销,他是有偿从医院的妇产科、妇幼保健机构等处获得产孕妇信息的。
黑龙江孟繁旭律师事务所律师指出,商家这种做法侵犯了市民的隐私权,因为市民的姓名、住址、家庭电话、电子邮箱等属于个人资料,相关机构和人员随意泄露就构成侵权。
责任编辑:朱丹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