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16日电2005年,双鸭山转移富余农村劳动力118811人,实现劳务收入3亿元。
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农业科技含量的增加,该市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日益凸显。为了实现农村稳定、富裕农民,市委、市政府调整思路,通过壮大二、三产业,发展产业化经营,推进小城镇建设,引导农民外出打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等措施,努力拓宽农村富余劳动力新就业渠道。
县、乡领导带头走出省外搞对接,联系用工单位。宝清县先后向山东魏桥纺织有限公司输出农民工587人。饶河县岭南村,组织群众通过国外亲友到韩国打工,年创收入200多万元,占全村总收入的59%。
为了使农民掌握打工本领,该市以非农职业技能为重点,积极推进农民工技能培训。专门成立了双鸭山市农村劳动力输出服务中心,在一些公司、企业建立了包括建筑业、饮食服务业、计算机业等五大行业的培训基地,全市一年共完成培训76775人。通过培训,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形成了包括保安、饮食服务、木、瓦工、电焊工和纺织工等在内的具有双鸭山地方特色的劳动力品牌。
为扩大和提高劳动力转移的规模、数量,该市通过搞劳务对接、签订单等形式,不断开辟劳务市场。先后组织参加了“龙哥龙妹”哈尔滨劳务对接会、哈尔滨经贸洽淡会,青岛劳务对接会,使农民工名声在外,受到越来越多用工单位的青睐和欢迎。仅青岛、北京二次对接会就签定劳务合同131份,签约26330人。
该市先后建立了农村劳动力档案库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档案库、培训档案库,印发了农村劳动力档案、求职、培训、返乡创业登记表和资源状况统计表,并实行微机化管理。档案一式三份,一份由农民工随身携带,另两份在乡村保管,档案成为农民工外出务工的介绍信,方便了外出务工农民与用工单位的联系,为劳动力转移创造了条件。一年来,全市通过各种关系、各种渠道及能人带动等途径,内外结合,向全国各大中城市,乃至国外转移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其人数、收入分别比上年提高25%和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