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人大代表开出四副“处方”破解农民看病难
2006-02-09 22:41:34 来源:东北网  作者:杜筱 杜丽华 齐昊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2月8日电(记者 杜筱 杜丽华 齐昊) “看病难、看病贵”如今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难点话题,相对于城市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就更加突出。在黑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代表们就纷纷围绕这个话题出谋划策,就如何破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开“处方”。

  处方一:合理配置农村医疗资源

  省人大代表贾树尔向记者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我国医疗资源仅有20%分配在农村,农村就医环境差以无法适应农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黑龙江省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严重不足,医疗设施陈旧。全省900余个乡镇卫生院的医疗设备大部分已经到报废年限,能达标的只有30%左右,多数处于维持局面。乡村卫生站(所)仍然以听诊器、血压计和温度计这三大件为主,农民处在缺医少药的状况。

  贾树尔代表建议,黑龙江卫生投资经费要向农村倾斜,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特别是优良资源要向农村医疗机构倾斜,加强农村乡镇医院、县级医院基础医疗设施建设,逐渐改变上述两级医院财力难支撑、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医务人员收入低下的状况。政府部门要用相关优惠政策鼓励药厂将药品直接销售到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减少中间环节,使患者买到廉价药。

  处方二:提高农村医疗卫生队伍素质

  “农村医疗卫生经费十分困难,卫生设备条件差,医务人员的政策不落实,连基本工资都不能保证,大量医疗技术骨干外流,大学毕业生又不肯到农村去,整体上影响了农村医疗卫生队伍素质的提高。全省农村卫生人员大专以上学历仅占12%,乡镇医院的医生大都缺乏专业培训,由于医疗技术水平差,处置不了急症病人而失去群众信任。”省人大代表王国学忧心重重地说。

  王国学代表建议,应制定农村医疗业务人员培训规划,采取学历教育、岗位自学、短期培训等办法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专业人才,重点加强业务骨干的培养。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分期分批到乡村卫生机构巡回指导、集中培训或短期工作,进行传帮带。乡村卫生机构定期选派专业人员到医学院校进修学习,从整体上不断提高农村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处方三: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个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黑龙江省推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两年多时间,运行平稳顺利,目前全省已有14个县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但有些农民由于受传统观念、支付能力和认识水平的影响,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心存疑虑,担心政府资金不能落实到位,担心合作医疗基金被挪用,担心医疗费用升高、服务不好、得不到实惠等等,参合积极性不高。

  省人大代表潘荣萍建议,有关部门要加大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力度,管理好合作医疗资金,扩大覆盖面。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典型,推广经验,号召广大农民积极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重点解决大多数农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问题,使农民看得起病。同时,把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作为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处方四:把农村医疗卫生纳入法制轨道

  农村缺医少药,为伪劣假冒药品提供了可乘之机,也为农村医疗卫生市场整顿加大了难度。省人大代表高晓莹、孙琪代表建议,黑龙江省要加快农村医疗卫生保障方面立法,把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纳入法制轨道,用法律保障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的科学整合,推进建立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逐步改变农民看不起病的现状。

  农民兄弟的难处让代表们揪心。代表们一致认为,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事关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关部门要为农村营造良好的医疗卫生环境,千方百计为农民减负,让我们的农民兄弟不再为看病而发愁。

责任编辑:曹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