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 曹曦)农业、林业都为种植业,同属第一产业。而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不包括林区的内容是不全面的,是瘸腿的。出席全国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的代表、大兴安岭地委书记王忠林的想法得到了代表们的认同。
说起黑龙江省林业的现状,全国人大代表、朗乡林业局局长关思伟更是满肚子的担忧:“林业无资源、部门无帮助、职工无出路,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现在黑龙江省林业人口大约有350万人,林业经营总面积大约在31万平方公里左右,占全省总面积近70%,各林业系统都不同程度地背负着企业办社会的包袱。黑龙江林业真的陷入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大、小兴安岭已经很脆弱了,再砍下去将会危害到我国的生态安全” 。
林业比农业困难更大。王忠林代表说,林区除承担发展经济任务之外,还承担着维护、发展生态,护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任务。大兴安岭地区不通电、不通路、不通邮。林区基本都是在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成本高。关思伟代表说,从1998年林业实施天保工程以来至今没有大的政策扶持。谷草比木材贵,茄秧比树苗贵,林场职工的生活现状远比农民苦的多。林业职工每年都是寒冬腊月上山,住地窨子、塑料窝棚,点15瓦灯泡,月平均收入只有310元。城市基础设施先天不足,后天维护不到位,城市道路、给排水、供电,供暖欠账严重,个别林场不通电,没电视,绝大部分林场没自来水,居民危房,学校危房长期不能妥善解决,所有这些问题都使林区的职工群众比农民更盼望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更盼望资源型城市经济上能够转型,更盼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不要掉队。
王忠林代表说,林业问题影响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森林是农业和农村的屏障,森林一旦被破坏,农作物没有保障,农民生活质量也会继续下降。关思伟代表说,林业问题就是要解决林业职工的生存问题,没有社会主义新林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瘸腿的,黑龙江作为建国初期的林业大省,曾为国家建设做过很大贡献,现在遇到了困难。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建设独具特色的新林区。建议国家加大支持力度,尽快解决林区政企合一问题,理顺企业办社会、办政法的体制,卸下林区历史包袱。要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林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步伐。对天然林减产所需资金补偿问题也应一并尽快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