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31日电 形成于1870年、被称为哈埠最早商业街的傅家甸延爽街从道外消失了,去年复建哈尔滨关道,建业一巷、建业二巷、建业三巷等胡同小巷也不见了踪影。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的几年里,随着大规模拆迁改造,“老道外”已有几十多条道路和胡同“丢失”,是全市“丢失”街路最多的城区。
据了解,10年前,“老道外”共有街道178条,胡同或小巷33条(个)。道外是哈尔滨最早的城区,小街小巷多,街道很窄,两侧多是低矮的房屋。随着危房改造工程的大规模启动,破烂不堪楼房被拆除,一些街道和胡同也相继消失。平原巷、五柳巷和被称为裤裆街的天一街这些“老道外”们耳熟能详的街名不见了,南新市场街、小维新街、德胜街、太昌街等也先后“失踪”。仅道外东原办事处辖区内,这几年就先后有小十八道街、东庆街,以及庆云胡同、平安胡同、升安胡同、德裕胡同等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高耸的楼房和成片成片的居民小区。
记者在道外区民政部门没有得到街道“丢失”的确切数字,但从几个街道办事处了解的情况看,原来老道外范围内街路比前几年至少要少了几十条。胡同和小巷“丢”得更多,大约只剩下了十四五个,不到过去的一半,主要有集中在道外头道街一带的张包铺胡同、染房胡同和仁义巷、新市巷等和南十七道街一带,而这其中的一些胡同也会在今后的城市改造中消失。
街巷胡同的“丢失”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道外区城市发展的迅猛、百姓居住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对老街名的丢失,一些对老道外感情深厚的老人感到遗憾。有市民建议能否在新建街路时,保留、延用或恢复老街名,因为这也是城市历史、城市文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