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见证者马开印:和平解放的哈尔滨难见弹痕
2006-04-26 10:31:05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吴思怡 李木双/整理摄影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点击放大】
见证者马开印

  在我到达哈尔滨之前,我所见到的城市大多断壁残垣。1946年10月,我作为支援东北建设的干部,从延安来到东北,不久被派往哈尔滨公安大队负责城市治安。

  到达哈尔滨那天,我呆住了,从没有见过这么美丽的城市。这座城市与我以往见过的城市都不同,这里几乎看不到被战争破坏的痕迹,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洋房”。和平解放后的哈尔滨,可以在街上看到很多外国人。当时,哈尔滨的外国侨民大多是来哈尔滨开办商埠、银行的,他们主要居住在南岗地区,在太阳岛也有外国人的度假别墅。普通老百姓大多居住在原太平区。不少市民受到外国文化的影响,在生活习惯上与外国人有一些相似。

  当时,哈尔滨有一种车,后面有几个大烟囱,是靠烧煤发动的小“出租车”。坐这种“出租车”从道里到道外要一角钱,这种车不是一般人能坐得起的,大多数人出行还要靠有轨电车和自行车。

  来到哈尔滨以后,我被派往松浦区,由于交通不方便,在江北工作的很多干部都学会了摆船,常常划着小船来往于江南江北。现在,经过60年的建设,这个曾经作为重要的武器和物资制造地的城市,已经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大城市。 

责任编辑: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