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三机”鸣天下“机群”闻声起 佳装备制造业协作配套发展
2006-05-18 13:26:01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赵春晖 高永强 王白石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5月18日电 佳木斯,80万人的北方名城,因电机、煤机和农机这“三机”称雄国内市场,让业界刮目相看。

  做大一家主机厂,带动一批配套厂,形成群机起舞。佳木斯,大中小企业“组团”打造了一个协作配套网络。

  “大机”带“小机”,佳木斯经济区域内的黑龙江锻压机床厂、佳兴农业机械制造厂和桦川风驰车桥公司等60户小厂实现满负荷生产,佳木斯“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增幅达到近10年来的最高水平”。去年,佳木斯工业实现销售收入84亿元,其中三机企业及其配套厂的贡献率就近三成。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抓大不放小。佳木斯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围绕发展装备制造业这一全市工业的重点支柱产业,做大做强电机、煤机和农机等“三机”企业,同时带动与之配套的中小企业发展。

  骨干企业寻求配套

  曾一度陷入亏损境地的佳木斯电机股份公司,在国家实施振兴老工业基地政策的鼓舞下,近两年靠对内进行技术改造,对外搞协作加工,订单以每年100万千瓦的速度增长,去年一举抢回了国内同行业的制高点。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他们的取胜之道是,将有限的资金不乱撒芝麻盐,而是用于企业核心技术的开发研制,像铆焊、铸件和机加等工种一律靠市场化途径,进行外协加工。这样一来,一是可以弥补企业资金不足,迅速提升生产能力;二是可以分担市场风险,实现利益共享。从2003年至2005年,年外协额由几百万元猛增到近8000万元,省内48家外协厂中,佳木斯就有40家。产品制造部部长刘广良介绍说,他们选择地方企业生产配套产品,是因为采购半径小,可以有效节省运输时间和费用,降低产品成本。今年大年初五,按照合同约定,急需电机端盖进行装配发货,耽误了时间就要失去市场信誉。在紧急关头,他们一个电话打到了佳木斯五一铸造厂求援。凭借着多年的配套协作生产关系,佳木斯五一铸造厂紧急通知正在放假的职工到厂上班,连夜赶制了30多件电机端盖,满足了主机厂的生产进度需要。

  电机股份公司、煤机公司、迪尔佳联公司和佳联收获公司、骥驰公司等一批重点“三机”企业逐渐做大做强。2004年,电机股份公司、煤机公司、佳联收获公司和骥驰公司实现销售收入分别同比增长61%、63%、75%和15%;2005年,电机股份公司、煤机公司、迪尔佳联公司、佳联收获公司和骥驰公司实现销售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2%、82%、70%、66%和63%。

  本地企业主动配套

  骨干企业的发展壮大,为配套企业的跟进创造了机遇。面对着专业化协作配套的热潮,佳木斯的中小企业家们也按捺不住了,纷纷通过企业改制、资产重组、民营化等方式,主动适应大企业“节奏”,为之配套,在较好地保证了主机厂对各种配件需求的前提下,逐渐摆脱了自身的困境,走上一条“站在巨人肩膀上”发展的道路。

  龙嘉锅炉安装公司原来是以锅炉安装改造维修为主业的一家民营企业,200多名职工经常是“半年闲”。自从给生产经营日益看好的电机股份公司、煤机公司配套生产机座和焊筋轴等零部件后,2005年配套额已超过2400万元,而主业的产值最高年份才达到1100万元,实现了主辅业的有效换位,工人工资、奖金按月发放,工作积极性和质量意识大大提高。企业董事长刘佳信高兴地告诉记者,以往搞技术工种的骨干力量很容易外流,但他们企业却靠年人均1.8万元的工资和最高达5000元的奖金还有定期的劳动保护和技术培训,将工人与企业紧紧捆在了一起。目前,他们根据主机厂的市场业务需求,又自筹资金,新购置了32台气体保护焊机,设备利用率由原来不足70%达到了95%。主机厂电机股份公司人士称,现在这家配套厂家生产的压圈质量已经超过了主机厂原来的产品质量,这样的配套合作道路还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令人欣喜的是,佳木斯一批重点配套企业增强了市场观念,以主机厂需求为导向,加快品种结构调整和新产品开发,拓宽了市场空间。迪尔佳联公司的配套企业佳兴农业机械制造厂不断根据主机厂需求,上设备、上人手、扩厂房,从配套之初的三四台设备干300余种冲压件,发展到现在60台设备干2100多种配套零部件。

  改制企业协同配套,是佳木斯“三机”企业与配套厂相互依存,开展专业化协作配套的特点之一。黑龙江锻压机床厂近些年来由于受大环境的影响,主产品销售市场逐渐萎缩,企业一直开工不足,下岗职工较多。自从为“三机”企业配套两年来,这个厂已累计重新安排下岗人员184人,全年生产运行平稳,职工队伍稳定,设备能力得到了发挥,各项经济指标均达到了近年来的最高水平。

  今年1月16日,这家企业被正在扩张发展中的主机厂骥驰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整体收购。企业人士认为,这是政府培育和企业市场化改制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

  政府支持市场化配套

  不搞拉郎配,靠营造环境和政策引导,促进区域内企业间市场化协作配套。佳木斯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区域内协作配套工作推进组,建立起企业间协作配套的跟踪监控和协调制度。定期召开协调对接会,帮助“三机”企业和配套的中小企业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市经委、市财政局等部门还不定期地深入到“三机”企业和配套的中小企业,及时帮助协调解决问题。佳联收获公司与东华收获公司、迪尔佳联公司与环星胶带公司协作配套过程中,曾因配件质量问题而导致协作配套量减少甚至中止合作。通过现场办公,及时化解了这一问题,配套量不但没减少反而增加,企业间协作配套的积极性增强了。

  配套企业资金缺乏,怎么办?佳木斯选择了一些设备和人员基础条件较好的配套中小企业作为市政府重点扶持的对象,2005年市政府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对黑锻、北方机械厂、龙华轻工机械厂、佳兴农机制造厂、东华收获机械厂等几户企业作为重点支持企业,给予设备投入上的支持,共落实设备资金455万元,使这些配套企业配套能力大大增强。

  对具备一定规模、长期合作的配套企业,佳木斯实行税收奖励,以配套企业的配套业务上年实际交纳的增值税为基数,按当年实际增缴的增值税超过上年8%%以上地方所得部分,拨付给主机厂和配套企业各百分之五十,用于继续发展协作配套。去年,市政府从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拿出22万元,用于奖励电机股份公司、煤机公司、迪尔佳联公司、佳联收获公司和黑锻厂、佳大液压件厂、铸造厂等共10户协作配套的企业,极大地调动了协作配套企业的积极性。

  目前,佳木斯正在整合现有设备和人力资源,落实配套厂设备改造资金,切实解决技术装备水平低和生产能力不足的问题。针对铸造水平低且能力不足的实际情况,正谋划在工业园区内建造一个生产工艺水平先进,年生产能力在5万吨以上的铸造中心,从根本上解决铸造水平低和能力不足的配套“瓶颈”难题,培育产业集群,带动中小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实现“三机”企业全部区域内协作配套,并形成装备水平较高和生产能力较强的配套格局,满足“三机”企业做大做强的需要。

责任编辑: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