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薪火相传一首歌——省军区边防某团续写"北大荒精神"
2006-07-12 06:44:21 来源:东北网  作者:陈立涛 刘姝媛 印蕾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7月12日电 题:薪火相传一首歌——黑龙江省军区边防某团续写"北大荒精神"

  昔日王震将军率领10万官兵开发北大荒带来了“密虎宝饶千里沃野变良田”的美好景象。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驻守在这里的边防某官兵与时俱进弘扬“北大荒精神”,续写了新篇章。

  “愚公”移山建家园

  该团分布在兴凯湖畔完达山脉540多平方公里的山冈之间,自然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为了改变营区生活条件,团党委“一班人”带领官兵自己动手建家园。一年多时间,全团官兵利用业余时间,动车辆480多台次、官兵10多万人次,用坏230多把铁锹、50多辆手推车,搬运土石方2.7万立方米,硬是把营房侧面的3座小山搬走了,在平地上盖起了一座座新式楼房。

  官兵们在空地上种植了草坪和各种花卉,从山里运来巨石,刻上“脊梁”、“北疆旭日”、“官兵情、战友爱”等字,建了两条百米文化长廊……如今,官兵有了自己的“边关公园”。官兵们说,只要把部队当家过,这日子就越过越甜蜜。

  该团二连哨所驻扎在海拔480多米的“云雾山”上。由于哨所地质整体为花岗岩层,硬度大,地下水位低、水线难找,建哨30多年来,官兵们饮用水要到5公里以外的连队去运。赶上雨雪天,车上不去,只能接雨水、化雪水。为此,哨所官兵大都患有肠炎、脱发、皮肤病等疾病。为了解决哨所官兵吃水难,团长朱庆东、政委韩玉平多次蹲在“云雾山”上现场办公。前两年,他们先后找来3个打井队,换了5个井眼,打坏了30多个钻头,耗费26吨柴油,但都没有打出一滴水,连专家都泄气了。可朱朱庆东团长和韩玉平政委不信“邪”,带领专家、打井队和十几名官兵登上“云雾山”。当钻头打到地下110.3米时出水了,当一汩汩清泉涌出来时,在场的官兵、专家都流泪了。

  “小能人”攻难关

  采访中,记者在该团作战值班室看到这样一幕:在四连值勤线路附近,一个可疑人员正准备越界。通过边境可视系统发现情况后,作战值班室立刻开通“移动指挥控制系统”实时指挥巡逻组展开行动,不到10分钟便将企图越界人员抓获。

  过去,发现情况,巡逻官兵只能回到连队后用军线电话或电台向上级报告,常常耽误了处理情况的最佳时机。为此,团党委下决心加强边境值勤科技含量。他们优中选优、集中用才,调来3名研究生、5名“小能人”,成立了“信息技术攻关小组”。在两个多月里,小组成员白天正常工作,晚上加班加点,终于研制成功了“移动指挥控制系统”。利用这套系统,值勤官兵在边界线上发现情况,可以让远在千里之外的首长直接看到突发情况。

责任编辑:李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