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晨报鹊桥会”热度不减 登记男女络绎不绝
2006-07-18 08:27:28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胡 琳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本报17日讯 “首届晨报鹊桥会”圆满落幕,征婚者的热情依旧不减。今天,近百名读者打电话咨询鹊桥会相关情况,还有一些读者专程赶到报社填写资料,要求记者帮忙“牵红线”。大家纷纷表示,希望晨报能定期举办类似活动。

  继本报昨天活动之后,今日一早,报社热线电话就响个不停。早8时许,市民王女士打来电话称,看到今天晨报发布的有关“鹊桥会”的信息后,她开始对自己找到人生伴侣开始幸福生活的愿望充满期望。

  王女士告诉记者说,自己今年已经49岁了,在哈市某高校任教。10多年前就离异了,独自带着女儿生活。如今,女儿已经被培养成材,并考上了公务员,她的心事也已经放下。闲暇之余,自己经常觉得孤独,希望能找个贴心人来共同生活,女儿也十分支持自己的想法。晨报鹊桥会当天,自己因为其它原因错过了,觉得十分遗憾。王女士相信,依靠晨报的公信力和号召力,她一定可以在这里找到可心的人生伴侣。

  本报鹊桥会得到了参加活动的市民的充分肯定。一位黄先生打进热线表示,晨报鹊桥会办得非常成功,场面热烈、信息量大、征婚者层次高。在昨天的“鹊桥会”上,他看好了一个编号为84号的女士,希望晨报能帮他寻找到这位女士,并尽快安排两人见面。

  黄先生称,他今年已经48岁了,在某机关单位工作。离异后为了找伴侣,曾经两次走进婚介所,但也两次遇婚托被骗。已经被骗怕了的他之所以走进晨报再次征婚,就是觉得晨报的可信度非常高。希望晨报可以定期举办类似活动。

  不仅是哈市市民关注晨报鹊桥会,连远在国外读书的海外学子也对晨报鹊桥会表示感兴趣。家住哈市南岗区的张女士下午亲自赶到报社,为远在美国读书的女儿填写了个人资料。张女士告诉记者说,她的女儿今年25岁,计划以后在美国发展。所以希望能想找一个家在东北并且也在美国读书的男孩子。之所以来晨报征婚,就是因为女儿的情况比较特殊,她觉得晨报不但值得信任,而且信息量大,相信可以为孩子找到人生伴侣。

  今天一整天,本报编辑部热线电话“热得烫手”,近百名读者打来咨询电话,大家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晨报什么时候再组织鹊桥会?”众多读者纷纷鼓励晨报,要担当起社会责任,为读者提供全方位服务。充分发挥自身信息量大、公信力高、号召力强的优势,发挥媒体优势,定期组织类似活动,帮助更多的人组建美满家庭。

  

责任编辑:岳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