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小村大气魄 肇源县和平乡华原村围山水利工程见闻
2006-07-29 12:41:40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于忠斌 孙昊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7月29日电 7月3日,记者去肇源县和平乡华原村采访,沿途见到两处施工景象:一处在修建桥涵,一处在挖掘沟渠。同去的肇源县委宣传部宣传干事告诉记者,这都是在干华原村的“围山工程”,修桥涵是为了从松花江引水,挖掘的沟渠把华原村所在的山坡围了起来,解决耕地的灌溉问题。

  在华原村村委会,巧遇来华原村检查工作的和平乡党委书记张洪学,和他聊了起来,记者才知道“围山工程”的真实名称叫“围山水利工程”。

  在村委会的会议室里,村委会主任董斌指着墙上的“规划”,和张洪学一起给记者讲起了这一关系小村发展的大工程。

  华原村在肇源县城北部,北侧安肇新河流经华原村境内,南侧与松花江相距不远。虽然水域丰富,可由于华原村地处高岗,十年九旱。

  去年,华原村决定利用新农村建设的大好机遇启动这一水利工程,虽然村里并没有山,可浩大的工程让小村人决定把这一工程命名为“围山工程”。围山水利工程就是绕华原村修建一条15公里的水渠,三面水渠和流经村境的安肇新河将华原村包围起来,南与松花江肇源中心灌区的东支实干线贯通,实现既能蓄水、又能排水,保证村里耕地旱能灌、涝能排。在水利工程施工现场,记者看到大型挖掘机正在挖掘沟渠,农民们正在忙碌着整理沟渠护坡。张洪学告诉记者,沟渠宽20米,深2米,下幅宽5米,整个工程土方量达60万立方米,投资210万元;与安肇新河连接处建两个节制闸,修13处桥涵,投资106万元。资金来源共三部分,帮扶部门投入的帮扶资金近百万元,争取的项目资金近200万元和几十万的自筹资金。董斌在一旁插话说:“村里人把这一沟渠叫做小运河呢!”记者看到,工程大部已经完工,渠底、护坡都十分平整。张洪学说,工程这几天就能合龙。

  说起这个工程的作用,董斌乐得合不拢嘴:“不仅能解决耕地抗旱排涝问题,还能改造低洼盐碱地2800亩成水田,更重要的是可以实现周边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我们力争5年实现‘五个一’,实现全村旱涝保收田一万亩,村里已利用大庆市抗旱保收田工程资金30万元在围山工程内打抗旱补水机电井10眼,保证所有的耕地旱能灌、涝能排,将种植业产量提高三成;在围山工程周围造林一万亩,建造‘绿色银行’造福子孙;建鱼池一万亩,发展水产养殖业;利用水面养大鹅一万只,实现人均增收100元;使一万亩芦苇增产一倍,为村里的苇板加工厂提供充足的原料,收入增加一倍。”

  浏览小村的村容村貌,通村通屯路和村屯巷道全部硬化,红砖路干净整齐,据说今年还修了6.4公里的白色通村路面;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8%,程控电话、有线电视入户率分别达到52%和5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个人投资的300多平方米的集文化活动、超市、浴池于一体的村文化活动中心已快竣工。据介绍,去年华原村村级经济总收入9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00元,村集体积累65万元。

责任编辑: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