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7日电 近期,哈尔滨市冒充通信公司员工进行诈骗的案件,及部分网络公司在互联网上推广网络电话引诱用户上当受骗的事件屡屡出现。省通信管理局提醒广大市民,如果推销者提供的优惠电话卡不能当场充值,千万不要购买;我省尚未开通网络电话,市民不要轻易加盟,谨防上当受骗。
假通信员工上门行骗
今年3月一天,3名男子敲开用户王先生的家门,自称是某通信公司的工作人员,要为其免费安装电话。王先生看到,3人持有某通信公司工作人员胸卡、“固定电话业务登记单”,还看见3人拥有全套某通信公司的行头,就深信不疑地交了700元预存话费,挑了一个不错的电话号码。3人收钱后,留下登记单,从此杳无音信,电话根本没有开通。
优惠长途卡设套
近日,用户李女士反映,2名自称是某通信公司工作人员,向她推荐长途业务优惠活动:“花200元购买电话卡,能获得500元的电话费。”李女士觉得合算,就花400元购买了两张。当李女士提出要当场充值时,这名推销者称,因为有一个滞后期,购买以后不能马上开通,大概两天之后才能使用。两天后,当她按照卡上的说明进行操作时,发现根本不能进行充值。于是,她按照当时登记单上所留的联系电话一一拨打,均无人接听。李女士打电话到该公司的售后服务部门进行核实,被告之,该公司根本就没有这项优惠项目。
省通信管理局提醒广大消费者,如有自称是电信部门的工作人员上门推销电话卡,用户应首先向其所报的公司核实其身份;推销者如果声称电话充值卡有滞后期,建议不要购买,谨防受骗。办理业务最好亲自去营业厅办理。
用网络电话蒙人
“没有月租费,不论长途、市话,每分钟最高只收0.15元。”如此优惠的资费标准听起来非常诱人,这就是被宣传的网络电话。
最近,省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陆续收到了各地用户反映:一些网络公司在互联网上推广网络电话,声称使用这种网络电话,无论长途、市话、郊话,都只有一个计费标准,就是每分钟0.12元,网络电话之间通话不计费,终端用户的价格最高仅为每分钟0.15元。当用户按照该公司网站提供的下载电话软件,购入账号进行话费充值后就会发现,账号很快就被冻结了,无法打电话。
省通信管理局市场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2005年7月18日,信息产业部下发413号文件,只允许中国电信所属江西上饶、广东深圳和中国网通所属山东泰安、吉林长春这4个地区实验性运营网络电话,其他地区的任何运营商、公司或者个人不可以经营网络电话。
我省还没有取得经营网络电话的运营权,没有开办网络电话。 省通信管理局提醒广大消费者,目前,在我省出现过以办理网络电话为名进行行骗的事件,消费者一定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否则自己的权益将会受到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