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赚钱多 压力小 中国菜农在俄罗斯"淘金"
2006-08-10 06:14:08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春雨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8月10日电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中国农民走出国门,到广阔的俄罗斯土地上寻求发展。俄罗斯《事实与论据》周刊记者专门走访了一位成功的中国菜农,他已经是一个拥有15公顷农庄的种菜大户了。

  国内地少出国谋生

  不久前,俄罗斯《事实与论据》周刊记者采访了这位来自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农庄经营者金昌宪。在距离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100多公里的曼斯基区捷尔捷日镇,记者见到了这个被当地人称为“金”的中国农民。1991年,他到俄罗斯探望哥哥,从此便留了下来,一待就是16年。在谈到为什么远离祖国到人生地疏的异国发展时,金感慨地说,国内人多地少,而俄罗斯的情况完全不同。

  刚到俄罗斯时,金只是在当地打一些零工,当过木匠、开过拖拉机、搞过电焊,还烧过锅炉。

  对于手脚勤快、闲不下来的金来说,这样的日子并不是他所喜欢的。于是,他找到了卡马尔恰格集体农庄总经理,租了4公顷土地种起了白菜,成为一名私营农民企业家。

  种黄瓜西红柿大户

  1993年熏金当时工作的集体农庄解体后,他租下了农庄的十多公顷地,全部种上俄罗斯人最喜爱的蔬菜——黄瓜和西红柿。经过了十多年的努力,农庄的发展取得了可喜成就。如今,金拥有10个蔬菜大棚,每个大棚长100米、宽13米,总面积加起来近15公顷。

  金说,在俄罗斯种植西红柿和黄瓜“最能赚钱”。俄罗斯的纬度高,日照时间短,不太适合黄瓜和西红柿的生长。“以前在俄罗斯市场上这两样蔬菜的价格贵得吓人。”

  他告诉记者,中国人还没来俄罗斯种菜之前,俄市场上每公斤黄瓜要卖到180卢布(约60元人民币)。中国人来后,带来了先进的大棚种植技术和优良的蔬菜品种,黄瓜产量大增,黄瓜的价格随即降到了每公斤5个卢布(约1.6元人民币)。

  赚钱多压力小

  即便是这样,金认为在俄罗斯种菜仍要比在国内“赚得多得多”。他说:“以西红柿为例,今年中国市场上每公斤西红柿的批发价格为几分钱到几毛钱不等,而俄罗斯市场上的价格则是每公斤折合人民币七到八块钱。”“我现在的年收入起码在二三十万元以上,这对于国内的菜农而言是不可想象的。”

  除了丰厚收入让金感到十分满意外,在俄罗斯种菜没有大的压力和竞争也让他感到很高兴。他说,中国农民从来都不怕辛苦,可是国内蔬菜种植业残酷的竞争有时会让一年来起早贪黑的农民到头来赚不了什么钱。

  在当地雇不到人手

  不过,随着业务的扩张,金也遇到了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那就是人手明显不足。目前,有7位中国农民在他的农场工作。遇到这种问题时,他很难找当地俄罗斯人来帮忙。俄罗斯人虽然很爱吃中国人种的蔬菜,但是他们不喜欢去种菜。

  根据俄罗斯相关法律,任何外资企业都应提供30%的工作岗位安排俄罗斯失业者,但是当地俄罗斯人并不愿意通过正式渠道到农场工作。一方面,他们认为农场每天13个小时的工作太累,而每周200卢布(约66元人民币)的工资又太少。

  儿子对土地没感情

  目前金与妻子和儿子都已拿到俄罗斯的绿卡。22岁的独生子金尚春,正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国立大学法律系读书。金还告诉记者,他的钱都将留给独生子读书。

  但是,对于自己的宝贝儿子,金最担心是儿子作为俄罗斯第二代中国移民的教育问题。“他现在根本就不学汉语,而且相当懒,对土地没有感情。我并不是希望他继续当菜农,可是我不愿意看到中国农民吃苦耐劳的品性从他身上消失。”

责任编辑:李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