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21日电 勃利县委、县政府依托资源优势狠抓财源建设,县域经济步入了加快发展的快车道。2002年以来,勃利县已连续4年被评为黑龙江省财源建设先进县。2005年全县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2.2亿元,同比增长66.5%,是2000年的4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476万元,同比增长34.3%,是2000年的3倍;税收总额实现2亿元,同比增长79.8%,是2000年的3.7倍。勃利县如何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勃利县县委书记赵恒太说,实施财源项目立县战略,让勃利县经济发展实现了根本性转变。针对全县实际,把战略重点确定在“工业立县、项目富县”上,确立了“围绕财源抓经济,立足优势抓财源,突出项目抓收入,壮大实力促发展”的战略思路。成立了全县财源建设规划编制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目标。几年来,在用好用足省市出台县级财源建设有关政策的同时,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台了包括用地、税费减免、奖励等内容的财源项目优惠政策。对骨干龙头企业和大的财源项目实施税收地方留成部分返还的政策,积蓄企业发展后劲。
几年来,这个县从牵动财源建设的四个重要环节上实施突破——在培育优势产业上,立足煤炭资源优势,先后引资建设了亿达公司、恒煤焦化厂等一批煤炭加工企业。目前,全县已形成310万吨的洗煤能力、105万吨的焦炭生产能力,一大批以煤为主的企业已经形成产业优势。煤炭产业上缴税金1.5亿元,占全县工商税收的70%;在深化企业改革上,通过“腾笼换鸟、借鸡生蛋、筑巢引凤”等措施,大力推进企业资产重组,实现了全部工业企业民营化。几年来,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共盘活存量资产5亿余元。2000年工业提供财政收入为3407万元,占全口径财政收入的48.6%。2005年工业提供财政收入1.9亿元,占全口径财政收入的77%;在推动民营企业发展上,调整和出台了鼓励发展民营经济的优惠政策,在政治待遇和经济激励方面给予重奖,在资金和服务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通过扶持,亿达信公司2005年税收突破亿元,在全省纳税50强企业中名列第12位,全省非公有制企业第1位,真正实现了反哺全县财政收入。2005年,全县新兴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完成工商税收1.3亿元,是2000年的16倍;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城乡一体化上,通过引、建、育并举,在资金匹配、贷款贴息、产品促销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重点扶持骨干龙头企业。通过龙头联基地,基地联农户,形成产业化链条,带动基地面积和养殖规模的扩大;在发展后续大项目上,确定了一批符合县情,增收潜力大的后续项目形成煤炭优势产业企业群体,构建全县循环经济的发展框架。围绕煤化工、生物制药等六大优势企业群体建设任务,论证了38个发展建设项目,132个后续储备项目,保证了全县财源项目工作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赵恒太强调,实践证明,县级财源建设工作之所以进展顺利、效果明显,与全面加强领导、完善工作推进机制、搞好协调服务是分不开的。
加强了对财源建设工作的领导,成立了由书记、县长为组长的财源建设领导小组和专项推进办公室,把财源建设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总体目标考核体系当中,与其他重点工作一同考核。制定了财源建设考核评比办法,把考核结果作为评价领导班子和调整任用干部的依据,并严格兑现奖惩,充分调动了全县干部抓财源建设的积极性。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实行“一门受理、并联审批、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制度,提高了办事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