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29日电 用垃圾压缩车清运垃圾可以避免运送垃圾沿途洒落、纸削飞扬现象,杜绝二次污染。然而近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哈尔滨市一些垃圾压缩车往往是将垃圾压到车厢中后,拉走“干货”,留下一地污水。垃圾压缩车成了垃圾“榨汁车”,市民对此意见很大。
设备先进了情况变糟了
8月25日6时许,记者来到道里区安达街与安固街交口处,六七名工人正在往一辆大车上装垃圾。一辆白色的垃圾压缩车车体上写着道里区环卫车队。
垃圾压缩车尾部有一个可以收缩的小斗,工人们先将成袋的垃圾装到平板货车上,然后将散落的西瓜皮、腐烂的瓜果等垃圾装进压缩车的小斗内,当垃圾压缩车小斗内装满垃圾时,伸缩臂就会紧缩一次,将垃圾压到车厢中。与此同时,车厢底部就会有大量粘稠的黑色“果汁”渗出,大约20分钟后两辆垃圾清运车先后驶去,渗漏在马路上的黑色污水已经形成了一条“小河”,散发着阵阵恶臭流向十几米外的一个下水井,过往晨练、买菜的市民无不掩鼻而过。
据居住在安达街26号三楼的刘先生介绍,这里是附近几个小区的指定垃圾堆放站,每天早晨垃圾清运车都要来运走小山一样的垃圾。自从入夏以来,这里的环境就变得特别脏,最严重的时候黑色的污水可以流遍半条安固街,所以安固街靠右一侧的人行道很少有人走,无论是南来的还是北往的都走路的那一边,自家邻街的窗子从来不敢打开。
在学府路331号门前,68路公交车终点处,垃圾压缩车清运完垃圾留下的战场更为“壮观”。由于地势较低,压缩垃圾留下的污水无法流走,两个垃圾箱已经被污水包围在路边,每次环卫工人将手推车中的垃圾倒入垃圾箱内时,都要小心翼翼地绕过这些水沟。已经做了十几年环卫工作的陈师傅对此事表示非常不理解,“前些年都是用平板货车运送垃圾出城,也没弄得像现在这么埋汰啊!怎么设备越来越好了,工作的效果越来越差了呢?”
板车开出城垃圾落一路
通过走访记者发现,很多采取传统平板车清运垃圾的垃圾站,也在遭受人们的非议。南岗区宣礼街上宣西小区63栋门前,一个蓝色的铁皮垃圾转运间旁,没有垃圾压缩车留下的痕迹,但从垃圾转运间开始街上留下一道狭长的水痕。反响最强烈的是早市的商贩们,一个水果摊主说,每天早晨清运垃圾的车经过时,正好早市刚出摊,污水从车的箱板不断漏到路上,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如果遇到装得比较满的清运车,还会有装垃圾的塑料袋从车上落下来。
在动力区中英小学和中山路小学中间的一个垃圾转运间的情况更为严重,由于附近地势低洼,又没有下水井,污水只能聚集在方圆十几米的路段,转运间的铁皮外壳已被严重腐蚀。住在附近的张大爷称,每次垃圾清运车来清理垃圾时,都会从箱板缝漏下许多污水,给居民的出行带来很大不便。他曾多次到民生路街道办反映情况,街道办工作人员对此也表示无能为力。
建立运转站 封闭化处理
据哈市环境卫生管理处业务科相关负责人介绍,自1994年,哈市环卫部门开始引进垃圾压缩车来代替传统的平板货车。目前,全市共有垃圾压缩车80余辆,根据购进年代的不同,其性能也各有很大差异,但每辆垃圾压缩车车厢的下面都有一个污水箱,最大的可达150升,压缩后垃圾装入车厢,污水则排放到污水箱。发生污水渗漏很可能是由于压缩车服役时间过长,被腐蚀出现漏洞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司机在倾倒垃圾时忘记排放污水所致。
目前,哈尔滨市财政部门已经投资在全市范围内修建了20几个面积为150平方米的压缩式垃圾转运站,运输车可以直接开进转运站内,垃圾在站内进行完全封闭处理,污水由专门的管道排放到下水井内,这样可以防止垃圾渗液。预计2008年8月哈市将建起60个这样的垃圾转运站,可以基本满足市区垃圾处理需要。